本网讯(杨丽珍)8月5日下午,我校音乐舞蹈学院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宗教艺术调查实践团分组一行六人抵达芙蓉镇土家哭嫁歌龙山县县级传承人田玉花老艺人家中就土家哭嫁歌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中,队员以访问的形式为主体,就土家哭嫁歌的来源、流程、艺术本体、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其发展与传承上等问题对田玉花老艺人进行采访,采用录音、录像等多功能的设备仪器对其进行全程记录。
土家哭嫁歌是一种以歌曲的形式表现出土家新娘在出嫁前对父母养育之情、离别之情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它主要由亲人对哭、骂媒人、穿露水衣三部分为主,每一部分叙述了不同的意境。它的艺术性高,流传范围广泛,在湘西地区土家族聚居地普遍存在。
8月7日,音乐舞蹈学院研究生湘西州土家族,苗族宗教艺术调查实践团,在音乐舞蹈学院李开沛老师指导和带领下展开苗族实践调研。苗族调查小分队第一站抵达凤凰山江板畔村。
实践团冒雨抵达板畔村并对巴代扎龙师傅进行采访并作详细记录,采访中龙师傅给他们详细讲述了做法事的内容和类别,并给他们唱苗语版赶边边场时所唱的情歌,随后以更多的形式展示了祖辈传承下来的巴代仪式文化。龙师傅的讲述和表演精彩绝伦,内容丰富,让大家对巴代仪式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随后,实践团随龙师傅来到了当地一名村民家,观看并详细记录龙师傅做“赶伤亡”法事的步骤和过程,该场法事过程当中以念唱词和诰词为主。
抵达山江板畔村后,实践团对当地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现状都有了切身感受,当地生活环境和简陋的居住条件,人牲混住的传统方式带来的健康弊端着实让人担忧,如何解决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接下来的重要任务。一天的实践调研忙碌却充实,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深深了解了当地的多元多样性的民间文化。实践调研第一站完美收官,第二站将奔赴下一个苗寨舞蹈和苗歌聚居地。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