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深度报道

在大山里绽放自己的美丽

作者:鞠佩汝  发布日期:2012-10-13 浏览次数:

    事称她为“80后好书记”,群众则称她为“我们的贴心人”,而有些朴实憨厚的村民在提到她时甚至情绪激动地称她为“女毛主席”!


  她走出校园才六年多时间,任张家界市桑植县西莲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也才一年多时间,竟然就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她究竟是谁?


  她不是别人,正是2006年毕业于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吴俞萍校友!那么吴俞萍校友究竟在基层做出了怎样的成绩,能让她受到百姓如此的信任和爱戴?带着一份崇敬,记者来到了桑植县西莲乡,亲身感受她为百姓付出的一切,同时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


                                                 刻苦学习 永不服输


    吴俞萍是桑植县淋溪河乡人,白族,2001年9月考入我校预科部,次年进入外国语学院,2006年6月揣着“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证书走出了学校的大门。


  吴俞萍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刚刚进入预科时她跟很多同学一样有强烈的自卑感。这时时任预科部主任的石维贵老师就让他们背诵毛泽东同志那些慷慨激昂的诗词,让他们重拾信心。石维贵老师说,我们都要有信心,我们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吴俞萍牢牢记住了石老师的教诲,在日后的学习中格外的勤奋刻苦。她要用行动和成绩证明给所有人看,只要努力,预科生一样可以很优秀。


  就这样,她在预科部的一年里,不仅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同时还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后,她带着这份不服输的精神进入了外国语学院学习。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刚刚进入外国语学院的她很快融入了集体生活。她依然刻苦学习,记得有一天晚上突然停电了,为了抓紧时间学习,她燃起一根蜡烛,在烛光下学习到深夜。而这,只是吴俞萍刻苦学习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多少个日日夜夜她都泡在图书馆里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吴俞萍就以高分顺利地考过了专业六级英语。


  在校期间,吴俞萍担任了班级团支书一职,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她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为以后加入公务员的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心系百姓 为民解忧


    “我不是来当官的,而是为老百姓服务来的,群众就是我的亲人!”这是2011年2月,29岁的吴俞萍上任西莲乡党委书记时发布的第一则“官方消息”。


  张家界市桑植县西莲乡距县城102公里,与慈利、石门县交界,社情复杂、发展落后、群众贫困,是桑植县最偏远、最落后的乡镇之一,被当地百姓戏称为 “桑植的西藏”。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吴俞萍深知老百姓生活的不易,在她的眼里,群众就是她的亲人。为了熟悉西莲、深入西莲,尽快地了解百姓的诉求,她要求班子的每个成员每个月至少下基层15天,并且带着他们开展上门问案活动,深入到百姓中间,亲自听取百姓的呼声。


  她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到西莲乡最偏远的村庄了解民情。当地的百姓见到身材瘦弱,带着眼镜,扎着马尾辫的吴书记时,都以为是来参观的大学生。百姓已经多年都没有见过乡里的领导了,对她格外的热情。她每到一处都竭尽全力的了解百姓的所需所盼。“老百姓太不容易了,我们的工作没有开展好就是对不住老百姓!”她常常这样勉励同事们。


  不到两年的时间,10个村65个村民小组,她基本上都跑遍了。双龙村是该乡最偏远、最贫困的一个村,吴俞萍前两次去都是坐摩托,由于山路太颠簸,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


  在问案过程中吴俞萍了解到,农村在进行电网改造过程中向每家每户收取了200元钱。百姓对此很反感又不敢上访向领导提出来。在深入基层走访中,百姓看到如此平易近人的书记,终于放下了思想压力,表达了对向百姓收费的不满。当了解这个情况后,为了防止全乡引发群体性事件,吴俞萍书记马上组织班子开会讨论,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抽出资金,凑足了返还给百姓的经费。当吴书记亲自把钱送还给村民时,有村民激动地说,吴书记就是“女毛主席”!虽然有点夸张,但确确实实体现了百姓对吴俞萍的感激之情。


  “老百姓”是吴俞萍常挂在嘴边的三个字,她时时刻刻牵挂着他们。当谈及减压的方式时,她坚定地回答:下村。她说:“下到基层与百姓在一起时是我最开心也是最舒服的时候。基层的干部就该工作在基层,一切为百姓服务。对我来说,得到老百姓的好评,再苦再累都值得”。

 

                                               发展产业 带民致富


    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吴俞萍找到许多老党员、老干部,拜他们为师,为她指点“迷津”。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她将发展西莲的“中心思想”锁定在“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抓增收”的绿色发展思路上,并确立了“产业强乡、生态靓乡、人才兴乡、文化名乡”的工作目标,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烟叶、茶叶、高山反季节蔬菜和畜牧养殖四大产业,走“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还引进了张家界西莲茶叶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落户西莲,开发了“三鹤园”、“西莲云雾茶”。如今,西莲乡的烟叶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2400亩,产烟达到了6000担;高产优质茶叶基地由原来的1500亩增至3000亩,成为全县最大的优质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仅此一项茶农人均增收1500元。


  要想富,先修路。因为交通不便,西莲乡中里村长峪组的烟叶只能靠肩挑背扛才能运出去,百姓种烟的积极性不高,很多都放弃种植外出打工。吴俞萍书记了解情况后,当即表态用自己的个人工资做担保向信用社贷款5万元,发动群众一起修筑了一条“致富路”。住在该组的退休教师唐耿程,非常感动,敲着锣打着鼓,将一面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锦旗送到了她的办公室,这让她感动了好一阵子。这面锦旗是时时刻刻鞭策着她,要多为百姓做实事、谋福利。道路修好后,西莲乡又引进了4个村的烟基工程,共花费了547万,配套建设水、路基工程设施,形成了中里、柳树、双合、双龙、金竹的烟叶产业发展带。把水送到百姓的地里头去,烟地里修的路,水池、烟路随处可见。改善老百姓的生存、生活条件,为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经过统计,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她四处奔波,先后为西莲乡争取到大小项目12个,涉及教育、交通、水利、产业、电力、国土开发、地质灾害、垃圾治理等,项目资金总额达1280万元……


                                             尊师重教 敬老惠民


    吴俞萍上任的第二天就来到了西莲学校,询问和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基础设施的配备情况。当得知很多学生家庭十分贫困,举步维艰时,她主动联系团市委,不仅帮助20个贫困学生申请到了希望工程助学款7000多元,还为金竹村的一名贫困大学生申请到了芙蓉学子奖,一次性奖励5000元。那位贫困大学生一家人领到这笔钱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看到学校房屋破旧不堪,吴俞萍千方百计争取到宋庆龄教育基金40万元,新修了西莲学校的风雨操场和教学楼,以后刮风下雨孩子们都可以在室内上体育课了,食堂也从原来脏乱简陋的危房搬到楼内,孩子们可以吃上干净可口的饭菜了。


  在吴俞萍书记的主持下,西莲乡还压缩了乡政府的行政开支,实施了教育希望工程,奖励考上大学的学子,标准是考上一本院校的奖励1500,二本院校的奖励1000元。她希望学子们记得家乡对他们的培养,记得西莲是他们的根,无论以后到哪里发展都要时时刻刻抱有感恩之心,回报家乡。她说,这个传统将一代代的延续下去,帮助更多的学子完成学业。


  上任两年来,吴俞萍书记对教育非常重视,对教师非常尊重。每年的教师节,她都会挤出时间来到学校给教师们开场表彰大会,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她还把退休的老教师也请到活动现场一起过节。“身处大山深处,只有读书,孩子们才有出路。”吴俞萍书记勉励各位教师要努力工作,培养更多的人才。


  每到一处,吴俞萍书记都要看看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户、退伍老兵。有一次,她到中里村走访,了解到村民熊明建一家十分困难,妻子是个残疾人,两个女儿轻微痴呆。看到这一切,她流下了辛酸的泪水,临走时,从身上掏出了仅有的200多元钱给了他。


  在职两年,吴书记组织开展务工技能、农村实用技能培训10多场(次),受训农民达400多人(次)。为76户农村危房进行了改进和维修,改善了他们的住房条件。投资80万新建了敬老院一处,供养了老人、五保户30人。


                                      舍弃小家 为民请愿


    在问及当选十八大代表的原因时,她总是谦虚的说自己其实也没做什么,基层的干部都是和她一样的为百姓服务,我只是比较幸运被大家推选上来。马上就要召开十八大,作为一名党代表她感到非常的光荣,肩头的压力也是沉甸甸的。被选为代表要履行好职责和义务,不仅仅代表西莲乡而是要为县里面、市里面做些事情。现在她正在各个单位支部去搜集问题、开展调研。搜集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为百姓解决问题,而且要为县里、乡里搞好招商引资。


  谈到家庭,吴俞萍满心愧疚。接到县委的调令后她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家庭、离开了还在哺乳期一岁零二十天的女儿,投身到基层。刚刚就职的一周她不敢往家里打电话,怕听到女儿的哭声,心里确实很舍不得。因为工作繁忙,吴俞萍回家看望女儿的时间少之又少,每次回家女儿都粘着她。当她丈夫得知乡里的经费紧张,工作很难开展时,拿出了家里准备装修新房的钱支持她开展工作。老父亲更是为了让她能安心工作,早早地办了内退手续,在家帮忙照顾孩子。


  “以人名校,以业报国”是我校的校训,吴俞萍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校训精神。身在基层的她觉得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为百姓谋福利便是对校训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对母校最好的报答。她同时贴心地建议学弟学妹们,及早地确立目标找准自己的位置,学好专业知识,多交好朋友,丰富大学生活。


  西莲是一个如此美好而神圣的名字,在西莲乡同样有着一位如此美好的 80后乡镇干部———吴俞萍。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用亲身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大山深处绽放自己的美丽。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