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前进 躬身力行



自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到今天全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相差无几的导师制方案的纷纷出台,本科生导师制一时间在中国高校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景象。我校作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高校,文学院作为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在借鉴各大高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08级本科生中首次推行导师制。至今一个多学期过去了,本科生导师制在该院的实行状况如何呢?对此,笔者采访了该院副院长
“一对多”到“一对一”的构想
“从九十年代起,我院就实行了导师制,当时主要是针对考研的学生进行辅导。08年开始的新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原则上的差别。”田副院长介绍,“原来导师制更侧重于考研的辅导,仅仅是专业指导,老师在办公室等学生上门求教,因此导师在其过程中常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本科生导师的任务则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全面辅导,这需要导师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按照学生的个性和经历帮助学生制定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院08级共有8个班,418名学生,但只有2名辅导员,根本无法兼顾到每个人。实施导师制后,每个老师只管4至6个学生,因此老师能够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尤其对于贫困生、学习困难生、心理压力较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具有更加有效的帮助。老师带的学生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老师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学生也愿意接近老师。“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正是新的本科生导师辅导制所追求的目标。
利与弊的衡量
“由
“导师制的实行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考验,那些富有责
在纵观利弊的情况下,田副院长也向笔者阐述了当前导师制面临的诸多困难,学生情况的复杂多样性,新老校区的条件差异等,这些都需要想法克服。此外,在对各班班干部的访谈中,田副院长了解到,导师制无形中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导致大的班级活动难以开展,长此以往,必然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因此,田副院长提倡众多辅导老师之间应多协调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指导和教育。
从“距离教育”到“贴近教育”的跨越
田副院长的谈话中,始终不离他所带的6个学生,“班级去年期末考试前三名都是我带的学生,张旺是第一名,她是个内向懂事的孩子,读书多,喜欢思考,文章写得好。邓芝彬是第二名,学习刻苦,外语成绩好,今后计划报考对外汉语教师。邓志英同学家里经济条件差,但贫困并未将这小姑娘打倒,她在大一获得“宋祖英基金会”的助学奖金。周雪梅是个比较活泼的孩子,爱上网,但是她很聪明,在别的方面表现不错......”聊到这些学生,仿佛就像聊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第六届“走进湘西,走近沈从文”颁奖晚会上做点评时,他激动又无比兴奋地说“我所带的2个学生邓芝彬和张旺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我为她们感到骄傲。”
为了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田副院长将带的那几个学生“请”到家里,为她们亲自下厨做菜,与她们促膝谈心。田副院长还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以此督促她们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期间,他起身从摆放整齐的橱柜中拿出一叠本子,这是学生的读书笔记,翻开这些笔记本,从小处的错别字到大处的文章整体构架,都有田副院长的悉心修改和点评。在学生看来,他不仅是位好老师,更是她们的好朋友。他指导的一个学生李彬说,“田院长是个很和善也很有幽默感的人,他经常鼓励我们要多写作。记得有一次,有个同学去凤凰游玩,不慎落入水中,田院长诙谐地说‘这就是与凤凰的亲密接触,可以写篇文章,这将是一篇富于创新的写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本科生导师辅导制作为一种改革创新与教书育人的新模式,相信在以田副院长为代表的一大批老师的集体运作下,一定会日臻成熟,最终开拓出独具特色的新局面。

最新动态
-
2025-06-05
“审核评估巡礼”专栏之六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突出社会需求导向 创新人
-
2025-06-05
182名毕业生聘任为我校校友工作联络员
-
2025-06-05
我校教师在首届湖南省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比赛中喜获佳绩
-
2025-06-03
我校吉首校区2025年上半年普通话测试工作圆满完成
-
2025-06-02
吉首大学老摄影人闪耀国展镜头绘就 “老有所为”新画卷
-
2025-05-30
我校获批省科协国际与区域合作项目
-
2025-05-30
“审核评估巡礼”专栏之五 吉首大学药学院:分类-融合-协同-驱动 培育高质量药学类人才
-
2025-05-29
学校召开九届一次教代会提案交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