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驱车穿行在吉首市矮寨镇西北部的田野山间,一条起伏有致、蜿蜒曲折的水泥路,犹如一条白色的玉带,时而与坡冈田畴相伴,时而与青山绿水相依,它在风中狂舞着身姿,演绎着莲台百姓新生活的灿烂诗篇。
联团,又名“莲台”,是一个村庄的名字,位于山之巅,这里大多是以苗族为主的原住村民。他们曾想把山里的美食卖出山外,但路阻隔了他们和外界的沟通。通路,成了他们世世代代的梦想。
2015年以来,吉首大学结对扶持该村的实践,犹如春风吹拂了这个村落,从此,这里从闭塞落后走向春暖花开!
修通“天路”,打开致富门
“通往山外的路修了11年,一遇下雨塌方,路就没了。”说起修路,联团村党支部原书记石光生深有感触。
2015年4月,吉首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该村,选派3名年轻有为的干部常驻村里,村民又燃起了修路的希望。2016年底,连通外界的5.8公里的水泥路全面贯通,村民们下山上山再也不用肩挑背驮了。
近3年来,吉首大学先后筹集和协调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改善联团村的基础设施,通了网络,通了自来水,建起了光伏发电,自用之余,还可外供。村里利用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吉首大学与外界合作,建起了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今年,省里组织第三方评估,评估组悄悄地进入村子,在村子的水井旁遇到几个洗衣老太太,评估组向她们询问驻村帮扶情况。说起吉首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这几个老太太都伸出大拇指夸吉首大学驻村工作组的好。
“吉首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对我们家帮助很大。”村里一个30多岁的苗家汉子,说着说着眼睛湿润了。这些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感动,也感动了评估组,他们从村容村貌、村民的情感中读懂了吉首大学的帮扶成效,读懂了吉首大学在结对帮扶中注入该村的情感。
3个干部成村民贴心人
在村民的心里,吉首大学选派的朱福军、胡罡、吴鸿俊3个驻村干部就是他们的贴心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去联团村之前,朱福军查阅了该村的相关情况,联团村的贫困发生率竟高达87%。朱福军深知,自己和同伴面临的将是一场“恶仗”。
刚进村时,多数村民对工作组不理解,见到工作组上门就关上门提着背篓上山了,有时还冷冷地回绝:“莫找我,找村干部去。”就连党员石把顺起初也并不看好这帮扶工作队,对于帮扶工作队勾勒的扶贫蓝图,他直泼冷水:“你们讲得非常好,我是老党员,每一届工作队来的时候都是雄心壮志,后来都是灰溜溜走了。你们要有思想准备。”此情此景,队员们听得一愣一愣的,但转念一想: “既来之就要搞好,不然无颜回吉首大学。”
3年扶贫带来的变化,3位年轻干部的真情奉献,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让他们感动的还有:队长朱福军由于脚跟腱扭断,还拄着拐杖上山坚持工作,胡罡、吴鸿俊两位年轻干部的爱人生小孩,他们也没影响工作。
现在,工作队去村民家中,他们会拿出瓜子水果,像对待亲戚来了一样热情。最让3名扶贫队员欣慰的是:3年多的付出,带来了联团村的整体脱贫。
两面锦旗,言谢亲戚情
在联团村,村民们对吉首大学结对帮扶的干部有一个特殊称谓:亲戚!只要吉首大学的干部老师走进村里,村民们都会奔走相告“我们的亲戚来了”。
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游俊、校长白晋湘曾多次到联团村调研指导对口帮扶工作。“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帮扶户。”
今年9月,游俊走进扶贫户石文忠家里,联团村村委代表及村民自发来到石文忠家,向“亲戚”游俊报告家里的变化,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扶贫现场考察逐步变成了一个座谈会,甚至是村民们的答谢会。消息灵通的村民还事先制作了两面感谢的锦旗,一面送给吉首大学,一面送给吉首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锦旗分别写着:“雪花春暖万物苏,花香浓入百家足。吉大巧能显绘艺,乡间胜过清明图”。“阻塞深山各不通,吉大进驻民生荣。斗转星移他处去,枝风依旧陪村农”。红艳艳的锦旗上承载着吉首大学与这个少数民族村落的特殊“情缘”。
“我女儿考上大学,要特别感谢驻村帮扶工作队,特别感谢结对帮扶的学校统战部领导老师对我女儿的鼓励。吉首大学对我一家给予了‘超越化帮扶’,深深感谢!”今年,村里唯一的高中毕业生、石光富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第一批大学生。这个平素寡言少语的苗家汉子,即兴发言又朗诵起自己早前写的一首诗:“武陵僻舍楚山寒,今朝百姓笑绽颜,日月共辉分何意,一卷红钩在民间。”
现场,响起了欢快的掌声!
原文网址: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7-10/26/content_1257323.htm?div=-1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