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廖柏林:教学与科研共放异彩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12-22  点击:



一个平凡的岗位,一位不平凡的老师;一份平凡的工作,一份不平凡的佳绩。从教学到科研,从教室到试验室,他每一步都走得缓慢而坚定。廖柏林始终相信,教学、科研的最终归属就是为学生、为人民服务。他就是吉首大学首届“十佳青年教工”获得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廖柏林。


服务学生的播种者

廖柏林是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院长、教授。除去担任行政职务以及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外,他常年给本科生教授电路分析和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近五年年均本科教学工作量超过300学时。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他依然重视每一位本科生的学习情况。他针对本科生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创新学习小组。“创新学习小组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我自己也是从学生读书时期过来的,当时自己读书也存在许多的困惑。有一部分困惑在老师帮助下解决,所以知道老师的帮助非常关键。当然还会有一部分困惑无法得到解决,就需要有一个有老师指导、同学互帮互助的平台。”这便是廖柏林创立创新学习小组的初衷。


在创新学习小组里,学生有了老师一对一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果自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志同道合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更愿意参加相关学科竞赛。除廖柏林自己指导外,他还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在廖柏林的指导下,创新小组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2项、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特等奖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24项,廖美玲和徐齐国同学获推免进入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廖柏林还承担了繁重的研究生教学和指导任务。在学术上,廖柏林对学生要求严格,精益求精。从每一组实验数据到每一个论文单词都务求准确,学生的文章经常要修改十多遍才能投稿。


而生活中,他更像是一个慈祥的父亲,竭尽所能关爱、帮助每一位学生。学院一位研究生身患癌症,廖柏林除了自己捐款1000元外,还积极帮忙转发筹款,短短两小时内帮助该同学筹得20万元,使该生得以及时治疗,目前该生病情已得到控制并返校参加论文答辩。还有一位研究生在入学前夕,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廖柏林立即慷慨解囊并在他入学后从自己的腰包中为他发放补助,保证该同学能专心学业。


“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无论是对学生学习上的严格指导,还是生活上的慷慨解囊,廖柏林把“爱”的种子散播到了每一位需要的学生身上。


关切学生的引路人

廖柏林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他也做了很多探索。


“从现在的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提供的工作可能不是我们毕业生所期待的工作职位,没有那么丰厚的薪资。但本科生在四年大部分的专业学习中,更多学习的是广博的学科基础,其实相关的职位实践经验是缺乏的。”为了解决这样一个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廖柏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方案,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


冒着酷暑,廖柏林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书记一次次不辞辛劳地赶往各大城市的不同企业进行考察,把学生送去顶岗实习。


“起初在与比亚迪等大企业的接触过程中,他们是拒绝我们的,因为对我们学校专业的学生都不了解,不愿意接纳我们。”廖柏林略带苦涩地谈起。但是经过廖柏林与企业高层的不断沟通,不断协商,各企业都开始愿意先接收我们的部分学生。直至现在,他们表示十分信任我们的学生,海南创讯甚至专门给吉首大学发来了感谢信!


“从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来说,比起拿着10000元的蓝领职业的工资,他们可能更宁愿拿着3000元的白领职业的工资。其实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自己过得好就可以,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臻于至善的科研者

一台电脑,一叠叠分类摆放整齐的文件夹,一本在手边可随时拿起的工作记事本,几支笔,这便是廖柏林深棕色办公桌上的全部物品。打开电脑桌面,可见的都是标注了详细信息的文件夹,论文的每一稿都被完整保存在了里面。


廖柏林熟练地点开了一个文件夹里的子文件,那是向刊物投稿论文时的某一稿。不同于普通的论文,它是用一种叫做LaTeX的命令式编辑软件撰写。某期刊的论文投稿需要在线生成PDF文档,而当时他们遇到的问题就是论文无法按设想生成准确的PDF文档。看似简单的一个小问题,廖柏林连续几天一个人奋斗到深夜,经过一遍遍地尝试,一次次地调试,终于找到了差错所在:是一个容包的问题。这只是廖柏林在做科研时遇到的一个极小问题。他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国际权威IEEETransactions期刊长文9篇、国际主流SCI期刊论文3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省教育厅重点/优秀青年项目2项……这些科研成果背后,不知遇到过多少或大或小的难题。他语气淡然,说:“做科研就是要花费时间熬出来,要坐得了冷板凳。”廖柏林取得如此多的科研成就,与他“科研为人民服务”的大我精神密切相关。


“一切科研成果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人服务。科研是工程的基础。只有不断将新的理论应用在工程中,才会对生活实际、生产实践带来帮助。”如今,廖柏林与中山大学副教授黎卫兵博士合作,正在尝试把自己团队提出的一种能快速收敛的容噪神经网络算法运用到手术机器人中,这将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操作手术的精准度。


“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是廖柏林做科研一直秉持的原则。


“人生的路很漫长,但是关键的往往只有那么几步。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们都需要勇气、勤奋和善良。”这不仅是廖柏林想赠与全体吉首大学学子的寄语,也是他自己一直在践行的。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