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吉首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志愿支教中绽放青春芳华

作者:邓阳婕 徐露露 肖雨璐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4-01-27  点击:

以一灯传至诸灯,终至万灯皆明,用有限创造无限,终将生生不息。道阻且跻,他们行而不辍;山高地偏,他们播撒希望。2022至2023年,吉首大学共选派9名研究生前往吉首市河溪小学、河溪中学、永顺润雅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志愿支教服务,坚决贯彻落实湖南省支教工作有关文件精神,为基层教育贡献吉大青春力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青山绵绵,碧水潺潺,山与水之间散发着纯净的自然气息;吊脚楼下,摆手舞间,民与俗之中充斥着独特的人文魅力。令无数人神往的湘西秘境,有着造物主独特的偏爱,也有着自己的难题:在这里,有一群孩子在求学路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三所支教学校都位于湘西农村地区,河溪中、小学位于河溪镇,永顺润雅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距石堤镇34公里外的乡村。这些学校位置偏僻,所处地区经济滞后,面临教育资源匮乏、人才流失、留守儿童占比大等问题。

马烈魁在支教日志中写道:“青少年教育关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党和国家向来十分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将青春奉献给祖国大地所需要的基层地区,让青春之热血犹如汹涌的大海,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并拍起无限高的浪花。”投身支教事业,是新时代的召唤,是乡村孩子的呼唤,是吉首大学青年学子的担当。

离开舒适圈,他们来到这个充满挑战的地方,在这片需要他们的土地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无限地奉献自己。如果说在书本上感知到生命的意义宏观而磅礴,那么在乡村基层教育的实践里,生命的意义体现在每一个接触到的孩子身上:他们学到的知识,被点亮的信心,绽放出的笑容……



温情传递暖人心


德国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知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人格上的启发,是人生路上的引导。这一点在吉首大学研究生志愿支教团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学生和老师双重身份的他们一直在探求教育的意义,也更能体会教育特别是乡村支教的艰辛与重要性。

关注留守儿童一直是乡村教育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文勇宇利用各种体育游戏,例如篮球、足球等大家喜爱的球类运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特意的关照和引导,让害怕被人嘲笑的留守儿童小海放开自己,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也因其体育上的特长获得了同学们的肯定与赞赏。向珍则一直坚持通过私下交谈和家访走进那些心理预防机制强、总是沉默不语的留守儿童们。“爸爸残疾,妈妈去年检查出癌症晚期,只能和外婆一起生活”“爸爸犯错去改造,回来不管他,跟着80多岁的外婆生活”“爸爸出车祸了,只能跟着妈妈一起生活”……打开心扉后,每个学生背后的故事都让人心疼。“我在教学之余总是和他们聊天,鼓励和陪伴他们,他们从一开始对我的排斥,到现在喜欢跟在我身后,听到上我的课就开心。”向珍在支教日志中这样写道。


支教老师走访留守儿童家庭


教育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触碰,将心比心,志愿支教活动中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拳拳关爱,学生们都看在眼里,也都放在心上。因为上了一整天的课,劳累的龙舒丽满脸疲惫地给一位同学讲解问题,却不料晚饭后收到了他送来的写满关心话语的小纸条。这件暖心的小事一直让龙舒丽印象深刻,她这半年多来把所有的耐心和包容都给了学生们,所幸是值得的。徐晓臻也在她11月份的日志中谈到,“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友好,学生看到我都会亲切叫一声‘徐老师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在我身边告诉我‘老师你没事吧’,这给我很大的温暖和勇气,突然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这群小孩子让我逐渐懂得什么叫作真诚的爱,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爱我,我也爱我的孩子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希望彼此都能相互成长,是师生,亦是朋友。”


孩子们送给支教老师的暖心纸条和小礼物


志愿支教是另一种绽放生命的形式,是责任与义务的延续,也是感恩的不断传承。支教老师们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谊温暖着彼此,这份温情同样也感染着社会与人民,志愿支教活动代表了爱与希望的传递,它把名为“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田,期待着乡村中小学的孩子们终有一天能够茁壮成长,扎根于祖国各地,成为屹立于风雨的参天大树!



薪火相传担使命


年轻的支教老师们初入课堂,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调皮的学生,总免不了焦虑与忧心,更直言有怕自己教不好学生的心理负担。庆幸的是乡村中小学的其余教师们都很热情,总是倾囊相授,优秀教师们的高超教学技能和独特的教学思路带给年轻支教老师的绝对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和情绪上的叹服,更重要的是保留这份热情并将它融入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通过教学公开课、教师经验交流分享会以及积极向优秀教师们询问探讨,志愿支教团队成员们逐渐适应了教学环境,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回望当初因忙着备课而焦头烂额的青涩的自己,马巧不禁想起带领她走上支教道路的“领头人”龙舒丽。龙舒丽是马巧的学姐兼室友,也是2022年参加志愿支教活动的老师,她在支教时,每周末回到寝室都会与马巧分享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在龙舒丽滔滔不绝的描绘中,马巧认识了一群可爱、真挚、鲜活的小朋友,每次看到龙舒丽在宿舍修改课件的身影,听着龙舒丽对于支教深刻的见解,一颗希望的种子悄悄在马巧心灵的土壤上生根发芽。2023年她通过报名,被选派来到龙舒丽曾经来过的河溪小学支教,继续将这颗种子生长出来的爱与希望带给孩子们。


支教老师上音乐欣赏课《北京喜讯到边寨》


在这两次吉首大学研究生志愿支教活动中,不难看出其中“薪火相传”的精神,既是老资历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方法的相传,也是2022年第一届研究生志愿支教的学长学姐们对2023年第二届学弟学妹们的志愿奉献精神的传递。欧阳鑫雨高呼“相对简陋的教学条件不是教师、学生、家长放低教育目标的借口,相反,我们更应当多一分努力,多一分责任,多一分担当,乡村教育,要靠我辈努力!”吉首大学志愿支教团队的研究生学子们纷纷接过了前辈们递来的接力棒,用青春之火将其点燃,变成永不熄灭的教育火炬,照亮了乡村中小学学生们的漫漫求学之路。


支教老师和同学们前往矮寨大桥与十八洞村研学



以爱灌溉 静待花开


选派的九名研究生来自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等多个学院,教授科目涵盖了数学、英语、政治、音乐、体育等多个学科,力求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打造一支多元化、专业性的支教队伍。同时,吉首大学为研究生支教队伍提供政策、物资等全方位保障,积极与支教学校和地方政府沟通配合,共同为山区的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吉首大学精心组织,高度重视支教工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提供全面的政策保障支持,给了支教队员莫大的支持。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保障,确保队员们在支教期间能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减轻支教队员们的负担,同时为研究生志愿队员设立了专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支教队员龙许玉支教期间,母校师长每月的线上问候,驻村干部每月数次的谈心,润雅干部多次的看望,润雅教师日常的帮助……诸多善意善举,让龙许玉更加深刻体会到支教的意义,并为此不断付出自己的汗水与努力。

在吉首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辛勤付出下,研究生志愿支教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听课磨课、公开授课等方式,促进新老教师交流与探索,为在“双减”背景下更好地运用新课标开展教学提供新思路,为河溪中心小学教育谱写新篇章。同时支教队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湘西农村中小学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支教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作得到了吉首市教育和体育局及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为推动湘西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研究生院领导老师赴永顺润雅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看望慰问支教老师


教学相长,教育在育人的同时也在育己,支教队员们在采访中提到,如果还有这样一个去支教的机会,我们还是会第一个报名。在未来的路上,吉首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会继续前行,将支教足迹留在湘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展现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事业的热爱,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终审:党委宣传部)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