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男儿当自强

作者:邹玮  来源:   时间:2006-09-08  点击:
                     ——残疾大学生陈鹏飞的故事
   春天,桃花开了,远游的燕子回到阔别已久的南方,河边如丝的柳枝随着微风缓缓飘动,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一位来自新疆天山脚下的大学生,为了儿时的大学梦,为了父亲的一句话,为了那首时常在耳边响起,一直鼓舞着他的歌——《水手》,他默默地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念,坚定了他那颗求学的心。
  每天天还没亮,美丽的校园还在安静地“睡着”,一个衣着单薄,双手拄着拐杖的身影,就开始一瘸一拐地朝图书馆艰难地走去……这位艰难的求学者名叫陈鹏飞,是吉首大学公共管理系03级02班的学生。每天早上,同寝室的同学起床时看到的只是他床上整洁的被子。在图书馆四楼自习室,笔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左边墙角的位子看书,他腼腆地笑说,这是他每天固定的位子。
  寝室里许多事情只要是陈鹏飞能做的,他都自己做。一次,门扣被一位室友不小心弄坏了,几天门都不能关上。为了大家的人身和财物安全,他从门卫那里借来了锤子和钉子,把门修好了。室友见他有难处想帮帮他,他大都委婉地拒绝了。他坚持自己去食堂打饭,因为以前每次室友帮他打饭都不要他的钱,还给他打荤菜,而他自己每次打饭,碗里都是素菜。
  1969年陈鹏飞的父母下放到新疆伊犁市一个名叫哈拉苏的小山村。1986年,他年仅3岁时,父亲得了胃癌。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这里五兄妹,哥哥早早分了家,姐姐生病早逝,弟弟因家里穷,初中辍学,还有一个妹妹在新疆读大学。
  祸不单行,三岁那年小鹏飞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七岁,他回到老家四川,在重庆华西医院动了五次手术,缝了40多针,他那弯曲变形的左腿才得以复原,但从此与拐杖形影不离,父亲坚持要送他读书,告诉他:考上大学才是出路。
  到了八岁,他才进入村小学。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20多亩地和母亲农闲时给别人做帮工得的一点劳务费。很早懂事的小鹏飞,知道父母的艰辛。他不仅自己的生活全部自理,放学回家,还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读初中时,就有两篇文章在《伊犁晚报》上发表。为了大学梦,他默默地拼搏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
  2002年,他的高考成绩超过新疆本科分数11分,但由于 残疾人的身份,他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他报考的几所大学都拒绝了他。面对这样的结果,他没有灰心,在父亲和老师的鼓励下,他又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次高考。2003年高考,他超过本科线36分。但是,第一志愿报考的几所大学都因为他的残疾,将他拒之门外。9月份,看着同学们都远走他乡求学,陈鹏飞的飞里不是滋味。然而就当他彻底绝望的时候,吉首大学给他寄去了录取通知书。鹏飞成了吉大2003级公共管理系的一名学生,他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
  “燃烧生命之火/撑起我永不屈服向躯体/沸腾的血与泪浇灌着希望/缕缕烟光是我那不朽的魂/大家都唱起了青春的赞歌/你为何低头不语如此沉默/我们彼此都有美好的心灵/我们彼此都有生命之火/何不燃烧起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生命花朵。”这是陈鹏飞他自己写的诗,题目叫《燃烧生命之火》,这首诗刊登在2003年北京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德雨诗歌辞典》一书。
  陈鹏飞是系里的社团部长。在校运会上,他拄着拐杖忙上忙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后勤工作,写广播稿,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给动动员端茶倒水。他还积极参加文艺晚会的组织和筹备,有时还亲自登台,高歌一曲。他说同学们都能理解他、关心他 ,并给予他无私的帮助,他要积极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来报答他们。
除了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和社团任务外,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勤工俭学,做家教。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用,还给在新疆念大学的妹妹寄去钱物。
  他说,毕业以后最想去残联工作,因为有很多残疾人需要帮助。他还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想考研,以更好地报答那些关心过、帮助过他的人。
 
                                          (《团结报》)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