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湘西,秋高气爽,云淡风清。
在老爹公司会议室里,记者如约见到了张永康教授。他身着黑色夹克,精神抖擞,若不是近距离发现他两鬓有银丝,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面对记者,这位毕生从事教育、科研、产业开发,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凡贡献的老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湘西大山的不了情怀。
1964年,从湖南大学毕业的张永康选择了留校任教,从此,他的一生与教育、学生、学校、科研就再也没有分开过。
1979年,响应组织支援吉首大学的号召,张永康举家从省会长沙迁至偏远的湘西,一干便是27年,先后担任吉首大学生化系副主任、教务处长和副校长等职,先后主讲过6门课程,主编、参编教科书10多部,主持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获专利6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倾情乡土农产品研究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地理条件,湘西大部分农民难以解决温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研究当地的农产品,开发新品种,并给农民以技术指导。吉首大学作为湘西唯一的高等学府,张永康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张永康就支持吉大石泽亮等老师进行猕猴桃品种的选优栽培。1989年,他主持了“米良一号”品种试验培育富硒猕猴桃。1996年组织学校科研人员参与国家扶贫办在永顺、花垣实施的“公司+农户”股份制产业经营。1995—2000年张永康和陈莉华博士主持了《富硒猕猴桃的培育与抗癌活性研究》项目并获得成功,2001年用超临界CO2萃取具有生物活性的亚麻酸,并研制出果王素软胶囊。果王素的面市,得到了国外专家的高度赞誉,提高了中国猕猴桃在国际上的地位。
2002年至2005年,张永康与他的同事们又发现名贵中药材杜仲的翅果仁中和青花椒的籽中拥有高含量的亚麻酸,并成功提取。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浓厚兴趣和省、州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如今,湘西的猕猴桃、青花椒与杜仲的产业化已成了湘西群山上的一道道风景,也推动了当地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走产业开发之路
1997年,当果农们开始大面积种植猕猴桃时,却出现了“卖果难”的现象。有一次,张永康帮助农民销售鲜果,两车猕猴桃运到广州无人问津,亏了20万元,这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湘西猕猴桃的发展,关键要做好深加工和产业开发。
第二年,北京中发公司依托吉首大学的科技组建了湖南老爹公司,正式启动了湘西猕猴桃产业化项目,张永康任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课题组组长,并出任公司总工程师。而正是从事该项目的研发,使张永康在花甲之年开始走向事业的巅峰。
自1998年以来,张永康带领他的课题组完成了猕猴桃深加工系列产品30项,其中“果王素”以其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欢迎,不到四年便成为湖南省知名品牌,并获国家重点技改项目资助。“果王素”面市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曾庆红、曾培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吉首大学和老爹公司,对“果王素”给予高度评价。
老爹公司现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年产2万吨果汁饮料、1千吨果脯的能力,计划至2010年,果王素的销量达到1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取得100项左右的自主创新成果和国家专利,带动30万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2005年,张永康经过三年努力,成功研制出以杜仲的翅果仁为原材料的金雪康杜仲亚麻酸软胶囊,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化运作。“前不久,杜仲深加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西部开发重大项目。”张永康高兴的告诉记者,“青花椒的精深加工研究已经完成,准备批量投产。”
在20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张永康逐步发现湖南西部存在着微生物发酵、土壤富硒和天然亚麻酸三个生态自然带,这一发现对湘西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树高千尺不忘根”,说到湘西和他的事业,张永康深情说:“是湘西成就了我的事业,我的根在湘西,我深深地热爱着湘西。如今我虽年近七旬,但将继续勤勉进取,孜孜以求,为建设创新型湘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