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引领珠江流域的科技企业家

作者:申绪湘  …  来源:   时间:2008-10-01  点击:

 

 

    田吉平,男,1979年进入吉首大学化学系学习。现任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田吉平校友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瞄准二次电池正极活性材料这一新技术领域,开发领先于国际同行产品。他带领的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把球形氢氧化镍的产销量及研发能力推居到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其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钴锰氧及前体材料氢氧化镍钴锰,代表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由于田吉平的卓越贡献,他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广东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有“因”才有“果”

    1979年,是吉首大学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学校实现了办学层次的突破,招收了学校第一届本科生。年仅16岁的田吉平以优异的成绩从吉首市三中考入吉首大学化学专业,有幸成为我校首届本科生,同时也圆了田吉平的大学梦。当时学校只开设了化学、中文和英语三个专业,学生人数也只有百来人。但学校视这些学生如“珍宝”,举全校之力,四年的精心雕琢,最终不负厚望,学生格外地争气,出现了许多感动母校的校友,创造了吉首大学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大学期间的田吉平属于那种后发奋进型学生。在罗光炎、张永康等任课老师看来,田吉平是一个天资聪颖,性格顽皮,富于思考但又常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令人捉摸不透的问题来的学生。打破常规,在他看来,是一种执着的追求,这也有时会令老师感到束手无策。田吉平的这种不落俗套,敢于创新的精神,被当时教田吉平有机化学的罗光炎老师一直看好。

“田吉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顽皮,但成绩很好”,时隔近30年,罗光炎老师给予他这样一个评价。“读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对教材处理得好,上课反应很快,在他身上收到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谈到自己的得意门生,罗光炎老师显得非常兴奋。

    谈起四年的大学生活,田吉平告诉我们:“因为有在吉首大学四年化学基础知识的铺垫,才有我今天的事业,大学的学习奠定了我一生从业的方向。”风雨湖畔四年青春岁月的默默耕耘、寒窗苦读,让他收获到了今天的累累硕果。

    1983年,大学毕业后,田吉平被分配到吉首市三中教中学的化学课程。当了一名老师之后,他一干就是五年。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文凭的需要,经过一年的闭门修炼,1988年,田吉平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在那个考研成功概率非常低的年代,考上研究生,对于田吉平来说,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因此他也特别珍惜读研的机会。三年的学习深造之后,田吉平在学术上已崭露头角。1991年,田吉平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把自己的目标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

 

“闯”出来的第一

    初来乍到,田吉平把广东闯荡的第一站定在广东省江门市农药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农药技术研发。1993年底,他开始了对电池材料的研究,1996年,田吉平开始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江门市长顺化工有限公司。10年间,该公司业绩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率,产品市场份额占国内50%以上。2007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收入超过8亿元,利税8000多万元。在田吉平的带领下,公司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江门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等称号。田吉平个人也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广东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广东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田吉平的创业史看似平平,其中饱含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田吉平正是凭着这股“闯”劲,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

    在公司田吉平既是总经理,又是科技带头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也让环保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全世界科学家都把眼球聚焦到了二次电池产业的发展上,中国也不例外。学环境化学出身的高材生田吉平敏锐地发现这个行业,瞄准二次电池正极活性材料这一新技术领域。于是,田吉平带领公司创建了研发中心,每年投入1800万元的科研经费,开发领先于国际同行的产品。目前中心已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10次承担广东省工业攻关,申请发明专利3项。中心开发的加镉球镍和加锌球镍生产已形成国内最大的产业规模,覆钴球镍则是国内唯一大批量产业化的二次电池高端材料,其中覆钴(Ⅲ)产品,代表镍氢、镍镉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国际最高水平。1996年,该中心研制成功的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球形氢氧化镍,填补了国内研发生产的空白。

    2004年,具有百年历史的欧洲优美科集团放弃其在加拿大的球镍生产,转而与长顺化工有限公司合资运营长优实业有限公司,共同致力于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强强联合,让田吉平的公司在几年之后,公司球形氢氧化镍的产销量及研发能力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其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钴锰氧及前体材料氢氧化镍钴锰,代表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而掌握该前体材料的合成技术全球也只有不到3家公司。

    但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制约。田吉平认识到,我国镍资源缺乏,每年需大量进口,且国际镍价格一路攀升,并将继续保持较高的价位,要想在二次电池行业领域发展壮大,就必须以循环经济来促进公司的发展。2002年,长顺化工有限公司开始从废渣中着手,试图采取除杂及湿气蒸取法提取镍金属,以实现循环经济。2004年初,长顺化工有限公司终于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从含镍废料中湿法回收镍金属生产线,平均每月产金属镍200吨,产出硫酸镍溶液24000吨。该生产线通过循环处理公司球镍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产生的废水又可完全利用公司原有废水设施,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产生,实现废镍的资源化、循环路径最短化、废镍资源利用最大化以及处理能力规模化,从而实现环境、资源、经济多重效益共同发展。

    在田吉平看来,二次电池是永远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作为环保型电池,它必定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因此,田吉平对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

 

目标:“优势构象”

    在化学结构中,有这样一个专有名词,它的意思是能量最低的构象最稳定,堪称“优势构象”。

    长优实业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则关注企业自身的运营机制。作为新材料产业基地江门基地骨干企业的长优公司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全球二次电池生产重心逐渐移向中国,在这样一个行业背景下,二次电池作为一个长足的朝阳产业,每年保持30%的行业增长。要使企业有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其自身的高新技术手段,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同时促进废旧物质的回收和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商品价值的最大化。

    长优公司带着这样一种战略思维理念,积极应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该公司每年从电池废料中回收镍金属达1500吨以上,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镍矿产量,且该项目的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远远低于冶炼厂,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资源的开采和镍矿产的进口量。同时,该公司采用的湿法冶炼方式,不仅保证了废旧电池的高回收率,而且还做到了有害成分和有价值金属均可得到回收利用。在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加了资源的供给,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针对废旧二次电池等危险废物的处理,长优公司则加大力度另辟蹊径。着重消除了废旧二次电池中的镍、镉、锌等重金属对土壤以及水系的污染,实现了金属资源的再利用,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公司每年可回收各种金属达2000吨以上,实现了产值1.5亿的突破,企业也因此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效低耗,预示着一个强势产业的诞生,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正上演一幕商业领域中的“优势构象”。

    随着长优公司业内影响力的逐步上升,公司贸易在不断的加大。原有的企业规模已不再适应公司发展的需求,为继续保持其商业领域主导优势,扩大规模显得尤为重要,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2008年,长优公司决定征地180亩,用于厂房基础建设,并争取在明年将实施工厂的整体搬迁工作。

    随着全球战略的调整,外商企业的重新定位。长优公司抓住机遇,又在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江晟工业园与卢森堡优美科财政公司合资新成立的国际化企业——优美科长信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锂镍钴锰氧三元体系前驱体材料,该项目总投资达3360万元,占地面积2.666万平方米,预计将在2009年竣工。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锂镍钴锰氧三元体系前驱体材料的目标。

    对于这样一个硕大的项目计划,田吉平毫无保留地展望了公司未来几年发展的蓝图。“两产品争取做到全国最大,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全国最大的生产商。”在前景看好的形势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田吉平能够实现这项宏伟计划。

 

“我就是吉大人”

    常说吉首大学走出来的学生都是重感情,懂感恩的。这话用在田吉平身上一点都不假。如今田吉平的事业如此辉煌,但他并没因此而冷落疏远与母校的距离,而是时刻以一个吉大人自居,来不断地勉励鞭策自己。

    在对待校友的态度上,田吉平心里更是多了一份温情。长优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在国内主要供应商是中国深圳的比亚迪公司和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原力元新材),而该企业的总经理则是我校84级化学业师弟陈振兵,都说商场如战场,在如今竞争激烈,高手如云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没有半点的个人关系,往往是寸步难行,在这种大前提下,田吉平和陈振兵两位校友之间结成了战略贸易伙伴,就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生意往来,而更多体现的是校友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提起吉首大学,在田吉平心中都会掀起一阵波澜,这是一种源自内心对母校的真诚呼唤。

    田吉平对母校的老师,同样也是念念不忘。当年教无机化学的张有志老师,教分析化学的张永康和陈立义老师,教有机化学的罗光炎老师等等,都在田吉平的脑海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2008年6月底,笔者有幸陪同校党委副书记刘靖、原副校长张永康一行前往广东,走访校友,当我们从广州驱车到达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时,田吉平和他的夫人王静(系我校医学院毕业校友)早已在门囗等候,当田吉平陪同我们走进宽敞的办公室时,一张张获奖证书、奖牌奖状,一个个奖杯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眼前的这些荣誉带给我们的除了震撼就是感动。但是,对于田吉平的恩师张永康教授来说,恐怕感情要复杂的多。

    久违的师徒见面的那一刻,我们明显的可以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师生情在荣誉室里漫溢。眼前的田吉平激情飞扬的说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史,和这些荣耀背后的一些故事。在他的言语中,我们听得到一种骄傲,一种终于可以向恩师汇报自己成就的骄傲,同时,在恩师面前,他更多的还表露出了一种怀念、感恩和一份崇敬,他由衷的对老师说:“我这辈子跟化学结缘是在吉首大学,我的事业也正是吉大学习的延续,一直不会忘记的便是留在内心深处的那句话,我是吉大人!”

    言语中,听得出在在田吉平的骨子里,一直流淌着吉大人的血液,而他的灵魂也早已烙下了“吉大人”的印记。

    很多人说田吉平是一个行事低调,作风踏实的学者型企业家。而在他看来,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是远远不够,只有不断突破,不断超越,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才能报答母校的知遇之恩。在得知母校即将50周年生日时,田吉平脸上早已是流露出平时少见的一掬笑容,并欣然答应届时将一定参加母校50周年的庆典活动,他说,这是一个让所有吉大人值得骄傲的时刻。不管有多忙碌,但是他不会错过,他将在那历史性的美丽时刻,回归到母校的怀抱。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