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十年勤耕耘满园梨花香

作者:文/潘海涛…  来源:   时间:2009-12-08  点击:

 

 

在我校有这样一个剧团,从最初的只有几位京剧老年爱好者发展到以后相继拥有师生员工及部分家属在内的70多人;从开始只能清唱几个简短选段到以后相继远赴泰州(梅兰芳大师故乡)、南宁、长沙、天津、南京、烟台和周边的铜仁、张家界、常德等地演出与交流,以戏会友,并在多次京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从以前的一穷二白、默默无闻到现在业已参加了几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该剧团资深票友蔡智龄于今年8月成功当选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高校京剧委员会新一届理事……一群年过六旬的离退休老人究竟是如何取得上述成绩?在这奋斗的历程中又有怎样的感人故事?带着疑问,笔者在该剧团成立十周年之际对剧团团长徐助澄进行了专访。

 

落红有情,用责任谱写蓝图

   创立校业余京剧团的想法,其实源于一个偶然。1998年初秋我校离退休处和州老年协会举行联欢,对方京剧锣鼓铿锵与京韵悠扬的表演,令几位老同志深深为京剧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也使陈金龙、彭秀枢、周荫家、徐助澄等几位老先生不能入眠,从此他们有了心事,一个愈来愈强烈的愿望日益滋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和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摇滚、流行音乐的风靡,霓虹、影视动漫的闪烁,现代文化逐渐占据广大青少年的心灵,像京剧这样的传统民族文化面临着冷遇与低谷。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上述的几位老人开始了一年多组建京剧团的酝酿和筹备工作。

 

提及创团时的情况,徐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静地说道,“刚开始时可谓举步维艰,不说专业人才,就连京胡、京二胡、三弦、鼓板、锣、钹等基本乐器都没有,一切从零开始,大到剧团的策划,小到上门去请京剧专业老师,所有的一切都是几个年过六、七旬的老人亲力亲为。但不管如何困难,我们都下定决心将京剧引进校园。”如此一穷二白的境况连激情四射的青年小伙也可能会望之却步,然而几位老人硬是将重担扛了起来。多少个半夜凌晨他们依旧在冥思苦想,多少个黎明黄昏他们仍然奔忙在筹备的路上,年迈的脚步或许多少有些蹒跚,但也就是凭着内心传承优秀文化的坚定信念一路走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912月,吉首大学业余京剧团正式成立,一台凝结无数心血、弘扬京剧文化的播种机在千禧年之际,在我校两万余师生间开始了它的漫漫征程。

 

十年坚持,以坎途阐述厚重

记得冰心老人曾经这样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除了周一与周四的定期练唱、排练外,许多剧团人员更是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夏练酷伏,冬练三九”,为京剧、为剧团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在查阅剧团相关资料时,徐老专门为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位老人,从相片中老人憔悴的神情不难推测那时的他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谈到这里,徐老的声音微微有些哽咽,“那时他已身染多种重病,且血压偏高,但是仍然坚持每次到剧团来教唱、排,只因为那时剧团人少,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整个剧团的进程。”相片中,老人微微地低着头,和着京腔吃力而认真地拉着琴,我们能感受到那一声声沉重的旋律依然是那样清晰和响亮,这位老人叫陈金龙,原化学系退休副教授。

 

   “十年间剧团有几位老同志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告别他们珍爱的京剧舞台。十年间有时也会因为经费紧张而举步维艰,但是即使前进的道路困难重重,我们也会矢志不渝地将剧团办下去。”年逾七旬的徐老声音尽管有些低沉,但此刻听来确是那样的掷地有声。一个从零开始的剧团,一群离退休教职工,他们的身躯或许已经蹉跎,但正是抱着对京剧的执着和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依靠全剧团人员的团结,剧团播种的京剧薪火反而愈加明亮。

 

兢兢业业,在课堂传递薪火

    创办校业余京剧团的一个重要宗旨便是组织学生学习,演唱京剧,提高其综合技能,配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无论是以前义务组织学生进行京剧培训还是现在协助学校开设京剧艺术赏析选修课程,十年间,这一宗旨一直贯穿于剧团的活动安排中。

 

    由于目前京剧尚未普及,教学资料匮乏,为了更好地向同学们展现京剧的魅力,年届七旬的京剧票友秦明哲先生为备好一堂京剧课竟不惜花费一周时间,单参阅相关书籍就达十几种。这十几本资料书,都是秦老专门在北京书店里找到的,同时为了迎合现代教学方式,他更是专门向女儿学习多媒体技术。像秦老这样为京剧默默奉献的同志在剧团还大有人在,他们这不正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孺子牛吗?

 

   “京剧博大精深,特别是唱词如唐诗宋词般,优美而意蕴深远,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徐老这样欣喜地向我们推荐着京剧。但是,他的脸色忽然凝重了起来,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眼中透露的满是伤感与无奈,“可是,现在的大多数人远远没有体会到京剧的魅力,京剧票友多半是一些中老年人,而我们的青少年,不少只知道沉湎于网络等现代娱乐方式。一位资深学者曾深刻揭示出:‘一个民族,对其本民族文化的积累,继承和弘扬,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应该说它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我看来,一个丢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京剧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学习京剧的同时不仅得到艺术的熏陶更能学会做人,譬如抗战时期梅兰芳先生的蓄须明志,程砚秋先生对反动分子大打出手,台上的亭亭玉立,台下却无不处处彰显着一个民族的风骨,体现着一个真正中国人的气节,这难道不是很好的例证吗?

 

10年前,在湘西这块偏远的土地上,也许这几位老人还没达到这种前瞻力,或许他们只是出于对京剧的热爱,出于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然而正是这份热爱,看似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实则也是那样的纯正与明晰的情感,但却足以让你我泪流满面。或许这一些老人的力量还有些单薄,或许他们在传承京剧文化时难免会力不从心,或许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艰辛,但无论从10年前擦亮创办剧团星星之火的那一刻,还是历经十年风雨洗礼的漫漫征程,抑或是现在选修京剧艺术欣赏课的同学已达180多人,吉首大学业余京剧艺术赏析一直都怀抱着太阳,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太阳。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