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植先老师是我校中文系退休教师。90年代他一退休,便应匈牙利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洛尼·彼德先生的邀请去匈牙利访学、讲学。
开始他在匈牙利蒂萨凯市英里兹日格蒙德中学任汉语教师,以英语为媒介,给该校初中学生讲授《汉语拼音方案》,引起了该校学生学习汉语的极大兴趣。一年以后,他便受聘为匈牙利米付科尔茨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中国古代汉语。
刘植先老师还从事新闻、文化工作,兼任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华声报》、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主编的《会刊》和匈牙利华人报《欧洲之声》的特约记者,撰写、报导了大量旅匈华人在匈牙利创业,为中匈友好和世界文化交流作贡献的文章。
1998年,刘植先老师在匈牙利华文报《新世界》发表了《三星辉映多瑙河》的长篇通讯,报导了在第四届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中,来自中国上海歌剧院的张峰(男)、上海音乐学院的黄玮(女)获一等奖,上海音乐学院歌剧中心的李秀英(女)获二等奖的消息。他还撰写了题为《少林功夫在海外》的文章,在匈牙利华文报上连篇详细介绍了中国河南嵩山少林武术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匈牙利人拉约什·卡博尔热爱中国少林武术,专程去中国河南嵩山少林寺拜师学艺的经过,以及这位匈牙利人在布达佩斯创办少林寺武术学校,培养了匈牙利青少年少林学生100多人的事迹。
还值得一提的是刘植先老师在2002年7月匈牙利《世界侨报》上发表了题为《探寻匈牙利人东方祖源的尝试》文章,报道了美籍华人朱学渊博士的《论匈牙利人的远东祖源》,论述现今匈牙利人(马扎尔族)的主体是在中国唐朝被名将薛仁贵打败但又不甘屈服的位于东北的鞑靼族不断西迁的结果。他还参加了朱学渊博士主持召开的有匈、美、中、越四国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引起了匈牙利人寻根问祖的极大兴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