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评梅的作品,都感觉她如幽谷中悄然绽放的百合,静静地绽放于中国现代文坛上,正是这份异彩深深打动着我。她那优美哀叹、如诗如画般的文字,谁又忍心用轻快的剪刀,挥断那纤弱却又坚强的灵魂织成的网?
评梅曾说:“我是投自己于悲剧中而体验人生的。”的确,评梅的一生便是一场极其美丽的悲剧。她自幼就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少女出门求学时,对故乡的思念,对父母的依恋及爱情的挫折,深深地刺伤了她那颗脆弱的心,以致后来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也没有透露自己的感情,直到爱人离世,她才到墓前抱碑泣诉。正是她的性格和经历注定了她一生的愁苦。她的散文就是那根纤细敏锐、多愁善感的心弦,在人生的凄风苦雨中颤动着,她的文字是绮丽、哀惋、凄艳的,似月下轻弹琵琶的少女,似月下踏着红叶轻叩寺门的老僧,似密丛中窃窃私语的蝉儿。因此她作品的境界是美、冷、静。她对于一切荒寒、凄清、寂静等具有颓废美的事物,有着特殊的嗜好和敏感。而她那纤细又具有神气的心常常毫不费力便勾勒出美景来,正如:山中古庙钟音、松林残月、涧石泉声,处处都令人神思和遐想……
浓烈的抒情、浓郁的色彩,与她那忧伤、审美的趣味结合在一起。她凭着自己优秀的艺术感觉将深微复杂的感情化作美丽,空灵的具象。如在《墓畔哀歌》中所写的:“假如我的眼泪真的凝成一粒一粒的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的化作一颗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积永久勿忘的爱心。”
评梅的愁,主要来自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她曾对友人说:“我时时在上帝的机轮下回旋,令我留恋的不能停住片刻,令我恐惧的又重重出现。”她企图探索人生的究竟,然而人间的牵系束缚又令她无可奈何。她始终在爱恨的痛苦中挣扎着,就在她欲以精力投注于自己的生活和作品中时,一场病魔却夺去她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给她凄美的一生划上了一个永久的句号。她带着无比的思恋和遗憾撒手而去了,也将无比美丽的断肠文字留在了人间。就像庐隐哀叹的那样“在色香俱足的蓓蕾年华,便萎谢在萧瑟的秋风中了。”
虽然评梅似彗星一闪便消逝于天幕,但她那幽谷中流出的清泉般的文字,那冷艳的异彩,会永远闪耀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直沁入我们的心扉。
相关链接:石评梅(1902——1928),是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位著名女作家,在她短暂的生命中,只有七年的创作时间,留下了四、五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她的创作表露了对旧社会、腐朽现象的憎恶,对新的社会、新生事物的向往,洋溢着对进步理想执着而热烈的追求精神。石评梅作为中国现代四大才女之一而永载史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