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风雨兼程半世纪桃李芬芳五十年

作者:欧阳仕君  来源:   时间:2013-11-08  点击:

 

 

    自1958年建校以来,我校始终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人才作为其工作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视为其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特别是近十年来,为推动教学质量上台阶,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发展学科专业、加强课程建设、壮大师资队伍,一步一个脚印,打开了教学工作新局面。

 

教学条件逐渐完善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我校多年来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学校现有实验室33个(面向全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7个,专业实验室26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省重点实验室2个——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武陵山区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3个——基础化学实验室、基础生物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我校建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147个(校内9个,校外138个),其中省级优秀实践教学基地5个——吉首市第一中学、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公司、司法实践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基地、生化工程类专业实践基地。

 

    我校现有教学院、部2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1768.47万元,多媒体教室座位8863个,语音教室座位数1085个,电子图书27.5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419台,网上教学课程467种。

 

    我校构建有高水平校园网,校园网已成为覆盖吉首、张家界两地4个校区的大规模、高速度的区域网络。校园网通信基础设施完善,光纤超过45千米,光纤到楼。计算机网络布线超过5500多个,室内计算机网络布线率达到100%,截止到2006年7月,入网计算机超过6000台。

 

    我校体育教学场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现有体育馆一座,建筑面积5638平方米、座位2750座;田径棚2座,面积2472.24平方米;体育专用教学楼一栋,面积4000平方米;体育看台和体育库房一座,可容纳4000人观看体育比赛。室内体育运动场馆总面积达到10244平方米,生均0.74平方米。学校室外运动场地有200m,400m田径运动场2座(其中1座为塑胶跑道,塑胶面积12100平方米)。有篮球场21个、排球场8个、标准足球场2个、简易足球场1个、羽毛球场59个、健身区2处、障碍物区2处等。室外运动场总面积74401平方米,生均5.37平方米。

 

学科专业日臻成熟

    建校以来,我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充实专业内涵,基本形成了以文、理为主,文、理、工、法、经、管、医、史、农、教等多学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现有51个本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包括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法学、经济学、农学、历史学等。

 

    多年来,学校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强专业办学条件建设上,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基础实验室。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一是结合学校定位和实际,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观念大讨论的基础上,认真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深化教学改革,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作为改革重点。

 

    “十五”期间,学校选择了13个办学历史较长、学科基础较扎实、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按照“整体设计、项目推进、跟踪评估、滚动淘汰”的管理原则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汉语言文学、音乐学、体育教育、物理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新闻学已成为湖南省重点专业。这些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有湖南省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

 

    “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与管理,音乐学、生物科学、体育教育、舞蹈学、工商管理等5个专业成为首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音乐学、生物科学2个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专业。

 

    近年来,专业办学质量成效显著。比如音乐舞蹈学院舞蹈学和表演专业代表队,在全国艺术院校舞蹈大赛中获表演一等奖1项、编导一等奖1项,在湖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共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从2002年至今,创作电视短片共21部,其中电视音乐舞蹈诗《春江花月夜》获2002年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古诗词吟诵大赛二等奖,音乐电视《新姐妹》获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儿音乐电视大赛金奖;电视散文《小城凤凰》2004年由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栏目”播出,并被央视做为影视精品制成DVD发行;美术学院2002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黄健勇的《度假村设计》获2005年第三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的最佳设计方案奖。

 

课程建设初显成效

    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学校先后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为龙头,基础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系统推进课程建设。

 

    学校实施了一系列课程建设规划。规划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98年至2003年为第一阶段,重点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柔性制定专业方向,精简课时,整合课程,注重加强基础课、素质教育课,扶持具有学校特色课程建设;2003年至2005年为第二阶段,按学科专业重点建设一批校级重点课程。2006年至今,重点是认真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大力提高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

 

    2003年至2008年,学校投入重点建设课程经费37万元,资助项目18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近120万元,资助项目66项;先后有《无机化学》、《古代汉浯》、《大学英语》、《数据结构》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或重点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声乐》、《民族传统体育》、《古代汉语》、《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培育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植物学》、《旅游文化学》、《民族民间文学》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课程,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不发达地区地方性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对构建我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学校制订了“十五”教材建设规划和《吉首大学教材立项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通识选修课教材、特色教材和精品课程教材的编写。2003年至2006年,学校共投入教材建设专项经费65万元,教师主编教材69部,参编教材17部,其中《旅游生态学》、《小儿推拿》、《植物资源化学》、《湘西阳戏艺术概观》等一批特色教材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尹华光教授主编的《旅游文化》被列入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游俊教授主编的《湖南地方民族史》获湖南省二等奖。同时,“大学英语”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获教育部“精彩一课”奖1项,湖南省“精彩一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公开课评选,我校获特等奖、三等奖各1项。至2007年,我校已立项建设校级特色教材34种。

[1] [2] 下一页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