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他就像一条河

作者:肖璋  来源:   时间:2013-11-08  点击:

    五十年代,他是家里的长子;六十年代,他是县政府内“黑五类”子女的头子;七十年代,他是一班之长、一场之长;八十年代,他是一家之长;九十年代,他是一县之长;新 世纪,他成为了一州交通之长。在他的人生长河里他总是那样坚定、执着,无畏不惧。现在他正在为湘西的交通大建设、经济大发展日夜兼程,他就是州交通运输局局长、我们的校友龙文辉。一路走来,龙文辉淌急流、闯险滩、穿瀑布、过细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他就像一条河,一条为人民奔腾不息的河流。


                                     命途多舛的少年


    1957年1月,龙文辉出生在吉首县一个干部家庭。父亲年轻有为,25岁已成为吉首县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母亲端庄秀丽,是前来湘西支边的长沙妹子。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小文辉懵懂而无忧无虑的成长着。当时,父亲的事业正如日中天,先后担任吉首县(1982年改为吉首市)税务局局长、吉首县县长。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浩劫毫无预兆地席卷而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昔日还踌躇满志的父亲一夜之间被打倒成吉首最大的走资派,母亲也被牵连进去,遭到“造反派”的批斗。孩子们在这一巨变中惊恐而无助,一下子变成了“黑五类子女”,经常遭到冷眼、辱骂甚至殴打,受尽了屈辱。龙文辉被送到父亲的老家花垣乡下读书,从未吃过苦的他在这里每天和农村的孩子一起放牛、砍柴,生活的际遇使这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开始早熟、懂事。半年后回到吉首,他已经是个小小男子汉了。


  1968年,受尽折磨的父亲又被关进了监狱。身为长子的龙文辉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弟弟妹妹,家里的一切事务都落到了龙文辉的肩上。同龄的孩子在嬉戏游乐时,他却在做家务,为生活忙碌,周末休息时他却上山砍柴,工厂拾煤渣来维持家庭正常的生活,寒暑假时他又打零工、做短工来补贴家用。所有的艰辛,龙文辉都一淌而过。艰苦的生活没有将龙文辉压垮,反而让年少的心更加坚强、乐观,他的成绩仍然在班上遥遥领先,由于表现突出,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一致推荐他为班长。


  1974年,龙文辉高中毕业后被下放到保靖县白云山知青茶场。当时所谓的 “茶场”不过是一片荒山,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知青们一看傻眼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就是茶场?这哪是人呆的地方啊?困难摆在眼前,抱怨声不断,然而龙文辉并没有被吓倒。由于生活的磨炼,让他早熟、早懂事,17岁的龙文辉又再一次成为“知青头”,带领知青肩挑手提,把砖、瓦等建筑材料一一从山下运到山上,修建房屋,同时又开田垦荒,风风火火地抓起了农作物生产。经过一年多的苦干实干,房子建起来了,茶场也开辟出来了,荒山野岭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茶场!年底工分结算,知青们都是100多块钱,最少的只有一分钱,而龙文辉却有300多块,也是全场工分最高、分红最多的人!


  他就像河中的水,清静明净,默默流淌,波澜不惊,避高趋洼,随物赋形,矢志不渝,志存高远,把握着“守弱谦退”的智慧,战胜艰难险阻,迎接温暖朝阳。


                                    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当时龙文辉的父亲已经平反,龙文辉自己也从知青茶场招到了保靖县民贸局工作。当得知自己可以读大学的时候,龙文辉欣喜若狂。可这时离高考只有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了,朋友们都劝他来年再考,但求知若渴的他怎么舍得放弃这一次难得的机会而再去等待漫长的一年呢?龙文辉没有犹豫,他在朝着自己的方向迈进。


  他从朋友那里借来了几本书,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旅。那年头政治风气很浓,白天工作,晚上进行政治学习,留给他的时间只能在晚上9点以后。龙文辉每天晚上都要泡一大壶浓茶,看书到凌晨4点,然后再睡两三个小时就起来去上班。那段日子在龙文辉的心中是最艰苦也是最美好的,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奋勇向前。一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龙文辉上线了!保靖县共有一千多人参加考试,上线的不过十来个。


  龙文辉被吉首大学中文系录取了,他就像一条重新回到水中的鱼,拼命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学习在龙文辉看来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艺理论等课程让他废寝忘食。学习之余龙文辉偶尔也会调皮捣蛋一番,学校曾组织去腊尔山农场劳动,那里成了龙文辉娱乐的场所。农场里的大树上有很多鸟窝,这成了龙文辉不停惦记的东西。说干就干,龙文辉爬上十几米高的大树,鸟窝内的小鸟蛋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小鸟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道美餐。龙文辉将鸟蛋交给了食堂师傅,并嘱咐他将鸟蛋做成一大锅蛋汤作为晚宴。几个鸟蛋对这群学生来说真叫僧多粥少,于是龙文辉提议将灯关掉连油灯也不许点亮,大家都到盆里夹蛋,谁夹中了谁就吃。大家围成一个圈在盆中一顿乱夹,那真有大海捞沙的架势。上树掏鸟窝、在稻草间“讲故事”……说起这些,龙文辉眼神里满是留念和骄傲,那些青春岁月早已沉淀在他心中。


  龙文辉是个会玩也会学的好学生,学习成了他一生的习惯。参加工作后,龙文辉都会挤出时间进行学习。阅读、剪报、摘资料、搞调研、写文章这些都是龙文辉学习的方法。他每年要阅读整治理论和业务书籍100万字以上、剪报50万字以上、摘资料10万字以上、下基层调研80天以上。另外他还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系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正是因为他不断的学习、充电,他才能自信坚定的迎接每一次挑战。


  他就像是一滴滴清澈、纯净之水,过险峰、穿山谷、跃平原,慢慢汇集成为涓涓细流,最终蓄势成为洪流,奔向辽阔的大海。


                                      一心为民的“茶叶县长”


  1994年,龙文辉受组织派遣到古丈县走马上任,先后担任过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等职。带领古丈县人民脱贫致富成了龙文辉考虑的头等大事,心里时刻装的都是古丈人民。


  古丈县方圆不足1300平方公里,多山地。多年以来,因为交通不便一直处于贫困状态。龙文辉调到古丈后,立马投入到脱贫致富的工程中。上山下乡,龙文辉忙得不亦乐乎。最后他发现制约古丈发展的就是山多,而脱贫致富还得靠山。于是,他决定把古丈的发展途径全部放在山上,因地制宜,以茶兴县,以茶兴农。龙文辉把茶叶作为古丈县支柱产业来抓,并努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着力实施茶叶产业化建设工程。为了能把茶叶做出名,龙文辉在茶文化上下了不少功夫。他邀请湖南著名作词家为古丈写茶歌,邀请古丈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古丈茶歌”,唱响了全中国、全世界,一首首茶歌将古丈的茶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散。他还积极主动与外界交流学习,广交朋友,以茶会友,以茶融情,邀请省内外许多茶叶专家、学者来古丈为茶叶产业化发展,切脉问诊,多次走出去看外面的茶世界、茶市场、茶文化,邀请中国茶文化大师来古丈演绎茶文化。要想将古丈茶做大做强,龙文辉觉得仅凭已有的茶远远不够,他引进了大量优良品种并对已有品种不断进行改良,扩大良种茶种植面积,建设生态型茶园,推广机械化茶叶加工,是全县茶叶单产量和品质迅速提高,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3年底,古丈县新建良种茶园8680亩,涉及全县10个乡镇54个村,2000多家农户。完成改造良种茶园1.2万亩,建成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700亩、有机茶基地200亩、良种母本园基地350亩。经过茶叶产业化建设,古丈县已初步建成了茶叶专业村40个,扶持和培育了一批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大户。1990年,古丈毛尖茶被列入北京第11届亚运会指定产品;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并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湖南市占有率最高品牌”和 “湖南消费者购买首选产品”,2001、2002年连获中日韩名茶金奖。目前,古丈县茶叶已达11万亩,年生产加工总量达3000吨,全县人均产值1600多元。古丈毛尖茶已成为湖南省销售量最大的名优茶。


  说起龙文辉,古丈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他为“茶叶县长”。奔腾的古阳河水不忘继续向前流淌,但始终铭记滋养那片家乡的土地。(待续)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