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凤飞文苑 -> 正文

在忧患中守望人性——听凌宇教授解读沈从文及他的《边城》

作者:张 欣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8-05-22  点击:

  沱江的水流淌过了多少岁月,在水边绿植掩映处,沈从文先生就长眠于这片热土中。听涛山下,青石静穆,30载四季轮回,沈从文先生的墓地旁又长满了嫩绿的新叶。大浪淘沙,当历史的真理浮出水面,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沈从文先生建造的“希腊小庙”所供奉的“人性”,并从中汲取当代生活的营养。

 

  4月17日,人间的四月天,一场以“沈从文及他的《边城》”为主题的讲座在湘西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著名的沈从文研究专家凌宇教授担任主讲。此刻,湘西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厅内的气氛就像正午的天气一样,热情似火。湘西文学爱好者和师生齐聚一堂,期待着凌宇教授的讲座。

 

  凌宇教授是中国第一个为沈从文写传记的人,他使世人重新认识了沈从文,并引发了三十年来的“沈从文热”。讲台上的凌宇教授不高的个头,白发有些稀少,一抹有亲和力的微笑挂在脸上,眼神里透露着儒雅谦逊。他话不多,声音却很洪亮,和学生交流时总是一副温和的神情。

 

  在文化爱好者声情并茂的《边城》朗诵中,讲座开始了。凌宇教授此次讲述的是《边城》的思想内涵。他带有龙山方言味道的普通话,一句一顿,把听众带入了那个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美到极致的湘西世界中。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从《边城》希望与绝望并存的结尾入手,引出问题“翠翠守望的是什么?”

 

  凌宇教授从文本本身和文本深层次两方面进行解读,梳理出了小说的两大情节链和由此形成的两大叙事序列:第一个情结链由二老、翠翠、大老组成,其中内含的矛盾冲突是“走车路还是马路”,“车路”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马路”是男女婚恋的原始自由,这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第二个故事情节链由团总女儿和傩送组成,构成矛盾冲突的是选择碾坊还是渡船。碾坊和渡船象征金钱至上和爱情至上的两种爱情观。

 

  梳理完情节之后,凌宇教授又抛出一个问题:“造成二老和翠翠爱情悲剧的是什么?” 他更加细致地分析了文中老船夫、乡下妇人的语言和人物形象,指出阻碍翠翠和二老的是相对原始乡村的现代价值选择,是唯实唯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剥茧抽丝,层层深入,最终指明了要回答的终极问题:从故事层面来看,《边城》守望的是在蚕食人性的、20世纪初页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渴望不唯利便、不唯物欲的爱的回归;从作品深层次来看,《边城》守望的是精神层面上整个民族精神品德的重造与回归。

 

  讲到动情处,凌宇教授朗诵了一首自己填的词《永遇乐•武夷山抒怀》,抒发和沈从文先生当年回乡时同样的感慨。他说,当下的道德危机似乎又回到了沈从文当年所观察的原点,乡土社会的善良和现代人灵魂的荒芜成为了鲜明对比,每一个人都应该深思寄托在《边城》里的忧患意识。

 

  凌宇教授的讲座在掌声中结束了。

 

  “有没有要向凌宇教授请教问题的?”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哗!”的一下手举起了一大片。有的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站了起来、坐在靠后位置的人急得大喊“我我!”;有的一直抢不到机会提问,就直接到工作人员处把话筒抢在了手里,自己“争取机会”。得到主持人“青睐”点名的几个或走上台朗诵《边城》表达崇敬之情,或提出疑问。凌宇教授都一一作了回答,并为提问者送出了亲笔签名的《边城》。

 

  “听了凌宇教授的讲座,今天才第一次真正读懂了边城。”一位听众感慨地说。

 

  再读《边城》,沈从文先生把多少生离死别融进了波澜不惊的文字,把多少爱恨情仇化成了如水的善意,湘西土地的沉痛和柔情就在他笔下的“长河”中流淌。他从不憎恨,他教我们思索,教我们认识像这土地一般厚实的人。

 

  5月10日,我默默地送上一束野花,让它们在先生墓前开得绚烂。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上一篇:沈从文与沅陵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