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六个一”校区建设方针的理念阐释和路径选择

作者:修伟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2-05-03  点击:

高等学校多校区办学是一个普遍现象。吉首大学两地四址的多校区办学格局形成时间较早,1993年吉首砂子坳校区全面启用,2000年吉首石家冲校区设立,2002年张家界校区设立。我校历来坚持“全校一盘棋”的管理原则,根据各校区功能定位和布局模式:吉首砂子坳校区、张家界校区兼顾职能型和学院型模式,石家冲校区以学院型模式为主,大田湾校区自砂子坳校区启用至2017年医学院整体迁入前以分段型模式为主,2017年医学院整体迁入,2020年药学院设立后,大田湾校区由分段型向兼顾职能型与学院型模式转变。


2021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首次以校发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学校统筹推进校区建设的“六个一”校区建设方针,即“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一样文化、一样要求、一样投入”(以下简称“六个一”)。学校党委、行政从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科学总结过往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统筹推进校区建设的“六个一”方针。“六个一”是指导学校推进多校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指导方针,为我们推动各校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加强对“六个一”的理念阐释,深入开展多校区建设路径研究,充分发挥我校同时服务两个地级市的独特优势,是“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充分认知“六个一”的价值意蕴


只有充分认识“六个一”的价值意蕴,深入领会其对我校整体发展的战略价值和多校区建设的指导作用才能将这一政策执行好、落实好。


“六个一”整体涵盖“设计”和“实施”两个层面,其中“设计”层面从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维度一体化推进,以三个“一体”强调了政策设计的整体性,突出了建设规划的“统一性”,突显了统筹布局的理念;“实施”层面聚焦文化、制度、经费三个关键要素,用三个“一样”明确了目标要求,规定了建设原则,描绘了实施愿景。“六个一”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整体发展的战略谋划,对多校区建设的系统思考。深入挖掘和系统认识“六个一”的价值意蕴不仅具有现实价值,且对事业发展更具深远指导意义。


(1)“六个一”是学校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标


多校区办学是我校的基本校情,是学校办学60余年逐渐形成的资源禀赋,也是我校在武陵山区确立龙头地位的一项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向的背景下,进入新阶段的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反映到吉首大学,进入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新时代,就是要解决学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关键矛盾,加强对学校发展的战略谋划,理顺内部关系,盘活办学资源,激发办学活力。“六个一”基于学校多校区办学现实,立足一校多区建设格局,围绕学校事业长远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聚焦办学布局、功能定位、治理能力等核心问题,为学校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2)“六个一”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助推器


统筹推进各校区发展,实现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是推动学校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就是要坚持系统思维,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深化改革、统筹兼顾,加快内涵建设,提升治理效能,走特色发展之路。“六个一”围绕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关键领域,从学校全局发展的高度出发,协调联动学校各利益相关方,充分激活各发展要素,统筹推进学校改革与事业发展,充分体现出思考的前瞻性,谋划的全局性和布局的战略性。“六个一”以多校区联动发展为突破,以局部推动整体,以整体协调局部,系统解决学校发展的动力源问题,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助推器。


(3)“六个一”是盘活资源优势推进转型发展的加油站。


“十四五”时期学校综合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在“调结构、补短板、强优势、塑特色”方面下功夫,寻找新增长点。“六个一”以全新的理念、更高的站位、战略的眼光、系统的思维,聚焦学校现有空间布局、资源禀赋,力求通过盘活现有资源、激发办学潜力、扩大办学影响、推进校地合作等方式,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增强学科专业实力、调整优化功能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扩大服务面向,实现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方面赋能。全面激活多校区办学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空间优势、服务面向优势,必将创生新动力,成为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加油站。


二、科学把握多校区建设的科学规律


我国高校多校区发展是历史的产物,高校多校区建设和管理一直以来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多校区高校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能、管理模式一直备受关注。科学把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内涵要素、理论基础、实践路径,是为多校区高校管理提供学理支撑的关键。高校多校区建设不仅涉及大学运行管理的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等体制问题,也涉及大学管理文化建设、身份认同、品牌塑造等软实力问题,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论、组织论、决策论的观点,推行战略管理思维,站在整体性、全局性高度,科学研判形式,全面审视问题,开展宏观分析,做出战略谋划。要将多校区高校建设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学生服务、后勤保障、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将日常管理置于战略规划的大框架下,通过战略管理,加强内部的协调、沟通、控制,不断激活管理效能,最大限度集中优势,最强手段整合资源,实现良性互动,确保多校区建设战略目标实现。


三、积极探寻“六个一”的实施路径


在充分认识“六个一”的重大价值的基础上,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立足校情,积极开展多校区建设探索,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实施路径是落实“六个一”的关键所在。


(1)进一步凝练多校区办学的指导思想


我校多校区办学历来坚持“一盘棋、一体化”的思路。这是我校多校区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确保多校区办学方向的根本原则。新时代在坚持学校多校区办学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新形势,思考新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凝练多校区办学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凝练多校区办学指导思想必须坚持战略思维、系统导向、贯彻“六个一”理念,将指导思想作为推动多校区办学的行动指南。


我校多校区办学的指导思想可以凝练为:统一规划、错位发展、同一标准、彰显特色、形成合力。统一规划,即在一个法人治理下,做好一校两地四校区的统一发展规划,统筹学科布局、专业建设、校园规划,统筹办学管理、教学科研,实现各校区协调发展。错位发展,即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办学布局和校区功能定位,坚持有利于特色学科群构建、有利于构筑学科高原和高峰、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定位各校区功能,适当体现差异化发展,异地校区实现功能各异,优势互补,相互联系,各有侧重,避免重复。同一标准,各校区在办学标准、办学质量坚持同一性,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管理、人才聘用方面坚持一致性,在学科建设水平、科研和服务社会水平方面,坚持不降低标准, 各校区坚持同档次、同标准办学。彰显特色,发挥多校区办学优势,将多校区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作为学校增强办学实力的优势,凝练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聚合为与同类高校竞争优势。形成合力,各校区围绕同一个战略目标、办学定位、共同愿景,在彰显自身特色,实现自身功能的同时,推动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发挥聚集效益,形成共生合力,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集群效益。


(2)科学规划各校区的功能


学校一方面应科学制定学校整体战略目标,在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的制定上确保高度一致和认同;另一方面,要结合城市定位、服务面向、地方实际等,站在学校在全局的高度,因地制宜,明确各校区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发展动力。既要做到各校区功能定位的方向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又要兼顾时代性、阶段性和灵活性。各校区要通过合理规划,实现校区间互补借力,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增强各校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根据现行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布局模式,大田湾校区由分段型向学院型模式转变,同时兼顾职能型功能。因此其功能定位不再是卫星校区,作为承担医科学生全学制内的教育培养的校区,应进一步加大投入,更好的发挥其职能型服务功能和学院型人才培养功能。张家界校区作为学校的一个异地校区,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中不仅应该发挥其本职功能,同时,还必须主动发挥特有优势,服务学校整体战略。张家界校区功能定位为“混合型”,即兼顾“职能型”和“学院型”的功能。在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发展、加强国际交流方面充分发挥“职能型”校区功能,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学院型”的功能。


(3)全面增强多校区办学认同


多校区办学是学校的基本校情,全面增强多校区办学认同是形成办学合力,提升综合实力,推动整体发展的情感基础。多校区办学认同表现在校内认同和校外认同两个方面。对于校内而言,全校师生对共同拥有的校名、校训、校徽、校歌、校园,以及学校精神、文化品格、价值观念等予以高度认同,并从思想、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上表现出一致性。对于校外而言,无论是学校所在的吉首市或张家界市,还是省内外其他地方都充分接纳学校作为该座城市的一部分,认可学校的人才和智库高地地位,充分认同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贡献,认可其特殊价值。


多校区办学认同可以体现在具体行为上,以语言行为为例,语言行为及其语言意识形态可以反映出多校区办学认同程度。各类以学校名义下发的正式公文中是否体现多校区办学意识,在具体问题上是以学校行政部门常驻校区为中心,忽略其它校区,或者是对其它校区情况不熟悉,其它校区常设职能部门名称使用错误,都是缺乏多校区办学认同的表现。


全面增强多校区办学认同需要校内外同时发力,积极争取校内师生认同和地方认同。对于校内,要坚持文化引领,加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和横向交流,扩大学校标志性文化元素、文化场馆、文化设施、文化教育品牌(学术沙龙、讲座等)的各校区辐射功能,充分利用数字校园技术实现各校区全覆盖。要加强各校区的交流,通过抓好文化、制度、经费三个关键要素,推动校区间的人、财、物流动。要重视语言规划在提升多校区办学认同中的作用,在公文、校园媒体、日常交流中规范涉及多校区概念表达、部门名称用词,加大对异地校区的正面宣传和形象塑造,增强多校区办学优势宣传,提升各校区的美誉度和认可度等,强化共同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对于校外,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增强同时服务两个地级市的意识,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自身价值,争取更大作为,提升自己地位。


(4)稳步提升多校区的治理水平


当前大湘西已经进入高铁时代,这无疑为我校多校区建设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外部条件。同时学校“十四五”提出优化校园空间布局、增强各校区承载能力,建设“包容开放、公平公正、创新进取、精美有序”的大学文化,这为提质升级校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稳步提升多校区的治理水平,是全面推进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然要求和直接体现。稳步提升多校区治理水平,关键在于多校区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的体制机制创新。在遵循“全校一盘棋”的核心理念的前提下,科学规划校区功能,制定合理发展规划,发展同一校园文化,共塑同一大学精神是提升多校区治理水平的关键。此外,要重视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将智慧校园打造成第三校园空间,在虚拟空间拉近各校区师生距离,消解物理空间造成的隔阂,推动多校区的融合。


(终审:党委宣传部)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