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立足区域 强化功能 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作者:戴林富  来源:   时间:2006-11-05  点击: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被公认为现代大学三大职能,大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因此,服务社会功能的强弱和对社会贡献力的大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尺度。吉首大学作为办在民族边远地区的高校,多年来,坚持立足区域、服务地方,较好地发挥了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一、科学定位,明确服务使命
    现代大学履行好三大职能的前提是科学定位。科学定位,简单地说,就是要找准学校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发展的方向和主要服务对象。它既是办学理念问题,也是办学实践问题。办学定位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高校科学定位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定位的内涵,包括学校类型、层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办学特色、服务面向等方面,回答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的问题;二是把握定位的依据,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普遍性要求和学校自身实际,使自身定位既符合高等教育的共性要求,又符合自身实际,彰显个性,解决普遍性与个性结合的问题;三是把握定位的发展性,即定位既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地位、现实水平及影响学校发展的客观环境等,又着眼学校和社会未来的需要,将现实性与未来发展性有机统一,将学校发展与满足社会需要有机统一,体现与时俱进。吉首大学是一所办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民族贫困地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集两个“特殊性”于一身,一是地域的特殊性——“老少边山穷”,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各省(市)边远地区;山——大山区(云贵高原东端的武陵山区);穷——深度贫困区(全国18个贫困片之一)。地域的特殊性使学校区位劣势与基础弱势突出,建设发展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要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二是功能的特殊性,地域的特殊性使吉首大学肩负的使命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更为直接和特殊,因为湖南西部及周边民族贫困地区迫切需要吉首大学为其提供人才、科技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当地老百姓摆脱贫困,尽快缩短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因此,直接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吉首大学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
基于上述认识和思考,我们认为在学校发展问题上,不能盲目地模仿名牌大学,而要立足自己的实际和历史使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办学实践中我们就得出了“北大、清华要解决的是‘卫星上天’问题,吉首大学要解决的是‘湘西老百姓脱贫致富’问题”的基本认识。认为吉首大学应该办成一所直接为地方老百姓服务的“平民大学”。沿着这种认识,我们将学校建设发展的类型定位为:教学型、地方性综合大学。发展目标定位为:建成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结构合理、效益最好、特色鲜明、以服务地方为使命的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边区、服务基层。正是基于这种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学校一直坚持紧紧围绕地方需要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
    二、加快发展,增强服务能力
    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方圆11万平方公里、拥有2100万人口的范围内,高校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功能弱,而发达地区高校很难直接为该区域服务。吉首大学作为办在该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怎样才能发挥好服务功能?我们认为,前提是加快发展,增强服务能力。只有学校发展了,实力增强了,服务社会才能落到实处。没有发展就没有实力,服务社会只是一句空话。近几年来,学校以满足地方需求为导向,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发展步伐,提高了服务能力。
    (一)以扩大办学规模满足社会需求
1999年以来,我们积极配合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举措,抢抓发展机遇。一是根据社会需要加强专业学科结构调整,本科专业由1997年的 9个增加到42个,涵盖除军事以外的11大学科门类,专业设置基本满足本区域内各类人才的需求。在校学生由1997年的4907人扩大到16167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由3054人增加到16600余人(含独立学院3700人),硕士研究生115人。二是加大基本办学条件建设,校园面积由1000亩扩大到3959亩,校舍面积由11.4万 M2扩大到40.68万M2,专任教师由334人增加到90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由 130人增加到371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1327万元增加到10335.85万元,图书文献由46万册增加到155.3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达到125.68万册,固定资产总值由7403万元增加到57334万元,办学条件基本满足规模扩大的要求。
    (二)以提升办学实力强化服务功能
仅有规模没有质量,学校发展缺乏后劲,服务社会的功能难以发挥。因此,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强化服务功能,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校的强烈要求。学校在前几年即提出了要实现由规模扩张为主向内涵提升为主的战略转移,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实施人才强校、办学条件达标和教学改革等三大工程,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继续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教学中心,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十五”期间的建设,综合办学实力有了较大提升。2003年学校实现了办学层次新突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9个硕士点;专业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现有8个省级重点专业;“十五”期间,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学生素质与能力显著提高,共获国家级奖项48项,省部级奖项115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比赛三等奖,全国艺术院校学生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编导一等奖,全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二等奖、理论知识一等奖、体育综合理论知识第一名、外语第一名、计算机技术第一名、专业技术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科研实力有了明显增强,现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5个(民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差异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心、湖南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南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学科2个(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生态学),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林产化工工程),各级科研立项大幅增加,其中国家社科、自科基金课题立项数近五年来达到31项,居省内高校前列。
    (三)以加强校地合作架通服务桥梁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强校、地双方的互动,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十五”以来,在这方面学校做了一些探索,地方政府积极支持配合。如学校与湘西州共同组建了“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猕猴桃产业化工程研发中心”“ 湘西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与周边地市联合成立“湖南西部综合开发研究会”,均挂靠吉首大学。学校有10余人进入湘西州人大、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地方重大决策的研究论证等等。使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有较为全面了解,服务地方的方向更加明确。
三、立足区域,形成服务特色
    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独特品格特征,是长期办学历史的积淀,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多年来,我们坚持立足区域、强化功能、培育特色的办学思路,喝湘西水,做湘西文章,将学校发展融入到地方发展之中。在独特的服务空间逐渐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通过特色的培育和塑造提升办学实力和服务水平。
    (一)培养地方各类建设人才
    湘西贫困落后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人口综合素质低。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湘西州人口中大学毕业生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3.8%。过去,国家为解决这一地区高素质人才奇缺问题,采取“智力支边”、优惠升学等各种政策,虽然收到一定效果,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从现实情况看,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人才,最根本的办法是依靠当地高校。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调整了学科专业发展思路,紧密结合湘西及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在突出应用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上下功夫。如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生态学、民族传统体育等学科就是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又如近年来新上的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都是根据湖南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优势和对这类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
    在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招生上确保民族地区招生计划的落实完成,开办少数民族预科班,解决少数民族考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在学校招生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在校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仍然达30%左右。在人才培养方面,吉首大学对湘西民族地区的贡献有目共睹。据湘西自治州最新统计,分布在湘西州各条战线的吉首大学毕业生30000余人。全州各类学校教师总数26937人,其中吉首大学毕业生16398人,占60.87%,其中中学教师占75.5%,中专教师占60.37%,大专院校教师占39.58%(不含吉首大学)。全州医疗卫生部门医务人员7643人,其中吉首大学毕业生3585人,占46.9%。行政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11493人,其中吉首大学毕业生为5174人,占45%。全州处级干部1082人,吉首大学毕业生597人,占55.2% 。州级干部(厅级)占36%。本届州委委员中吉首大学毕业的占41%。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湘西州4位代表全部为吉首大学毕业生。因为有了吉首大学,目前湘西州人口中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比周边的湖北恩施州、贵州铜仁地区高6.1%和26.4%。
    在培养地方人才上,我们注意将学校传统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独特品格。吉首大学办学近50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历代师生员工铸就了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将其凝炼为“凤飞千仞,薪传八方。” “凤凰”翱翔于群山之巅,志向高远、坚忍不拔、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吉首大学是武陵山区的“金凤凰”,吉首大学的学生是大山里的“金凤凰”。这种精神的提炼是对我们学校几十年办学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学校和学生的鞭策。同时,我们还根据学校的特殊情况确立了“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吉首大学是一所不知名的“小大学”,不像名牌大学的学生那样头上罩有母校先天性的光环,学生必须通过自己不懈的奋斗,为学校增光,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服务家乡、报效祖国。学校的传统精神和校训是教育学生的隐性教材,是他们发奋图强的精神动力,使他们在校刻苦攻读,毕业后扎根基层,献身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建设。多年来,吉首大学的毕业生在湘西被誉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永久牌”高级专门人才。
    (二)开发地方人文自然资源
    “十五”以来,学校教学科研人员聚焦科研主攻方向,瞄准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的400多项科研课题中绝大部分是面向湘西资源开发的,这些课题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湘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社会科学研究主要以区域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为重点,通过人文历史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激发民族自信心,并通过这些研究寻找与经济发展对接的有效途径。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如沈从文研究,接待了美国、日本、瑞典、韩国等多批国外学者访问,承办了沈从文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叶德书老师的土家语及土家语与汉语接龙教学研究解决了纯土家语地区小学生跨语言教学的障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介;凤凰历史文化研究使该县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并且带动了湘西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新型产业。田茂军、罗康隆两位教授倡导和参与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并使湘西州成为全国目前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单位。其他如民族学研究、民族经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研究等被各级地方政府决策所采纳。
    自然科学研究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取得了一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成果,如学校科研人员经过近十年努力培育出来的高产优质品种——“米良一号”美味猕猴桃,被评为猕猴桃“全国四强”之一,国家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将其作为扶贫开发推广品种向全国推广,目前已被14个省(市)引种。猕猴桃深度开发产品——“果王素”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科技部等国家五部委授予“重点新产品”称号,卫生部将其列为“保健食品”。其他如湘西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人工选育、栽培及深度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张永康教授通过对湘西地区资源分布的多年深入调查和研究,提出的“三带理论”——土壤富硒带、植物群落亚麻酸带、微生物发酵带,对于指导湘西农作物栽培、提高农作物经济附加值和发展特色产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其成果正逐步应用于湘西州的经济建设中。
    (三)帮助地方百姓脱贫致富
    学校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湘西老百姓摆脱贫困。其中猕猴桃“米良一号”在湘西州栽种面积突破了10万亩,以猕猴桃研究的系列科技成果支撑的“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摸索出了“大学+公司+政府+基地”的成功模式,即学校以技术入股,公司提供资金,政府提供政策与环境支持,农户提供原料,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目前,公司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形成了以“果王素”为核心主导产品,辅以猕猴桃饮料、果酒、果脯等十余个辅助产品,其产业化已带动10余万湘西农民脱贫致富。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已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将其作为重点扶持的企业,猕猴桃产业化已成为湘西的“一大产业、一个品牌、一道风景”。以矿产和生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湘西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其成果转化已经孵化出了6家高新技术公司。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一群博士在古丈县组建“群博公司”,开发当地山地资源,带领当地农民种草养羊,该项目被该县列为“十一五”重点开发项目。

   吉首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立足区域、强化功能、培育特色的办学思想,在培养地方人才、研究开发地方资源等方面发挥了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作用。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湘西和吉首大学时经常深有感触地说:“吉首大学解决了省委、省政府的西顾之忧;如果不办吉首大学,湘西会更落后”。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01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尉建行、曾培炎、陈至立、杨汝岱、罗豪才等及教育部领导周济、张宝庆、赵沁平、陈小娅、周远清等先后来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朱镕基总理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曾庆红副主席充分肯定学校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价值”。著名学者潘懋元先生2004年6月来校讲学考察后,对学校办学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大加赞赏,并在2005年《中国大学教学》第12期上撰文向社会推介。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省教育厅领导更是直接关心与指导,给予多方面的关照和倾斜。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