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实证研究

作者:赵子华  来源:   时间:2010-05-01  点击:

 

摘要:为地方服务是高等学校在教学与科研之外又一职能的拓展,也是地方院校在寻求自身特色融入当地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实践出发,以吉首大学为例,探索地方高校怎样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关键词:地方高校;地方经济;服务

    地方高校是指由省级或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行政拨付经费,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的高等院校。我国目前有1600 多所地方院校。吉首大学是一所办在湖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省属地方综合大学。在近50 年的办学历程中,它一直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为湖南民族贫困山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湖南民族贫困山区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和为湖南民族贫困山区社会进步提供文化服务。

    一、为地方经济服务是地方高校在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1. 为地方经济服务是特色定位的需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人们极大的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高等学校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势在必行。很多高校纷纷立足本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谋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以吉首大学为例,既没有湖南大学和湖南师大等省内重点高校的显赫名声和影响力,也没有长沙理工等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条件,还有一批新建的本科高校渐渐崭露头角,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这腹背受敌的强大攻势下,吉首大学要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只能立足湘西,为湘西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 为地方经济服务是取得地方政府支持的需要

    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地方经济服务是他们的使命所在。吉首大学地处湘西州,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落后,作为当地唯一的本科院校,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等因素,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而积极推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赢得政府的支持,才能为学校的发展铺平道路。吉首大学一直秉承着“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湘西培养了大量的基层干部;为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参与企业的各种科技攻关,走“企业+农户+学校”的路子,开创三方受益的局面。

    二、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选择

    1. 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职责,也是其为地方高校服务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源源不断的各行各业的合格人才。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地区,其经济的发展才进入工业化的初期。以湘西州为例,其产业结构处在初级加工阶段,如当地盛产锰、锌、铝、磷等矿产,都以最粗浅的初级产品销售,赚取的是最微薄的利润,却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再如旅游业,为湘西州的财政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主导产业,也同样面临着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有效的整合,服务跟不上,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够,缺乏长远的规划等等问题。吉首大学一直着眼于当地经济结构和产业层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乏地域优势的吉首大学,立志成为湘西的“人才库”。据湘西自治州的统计,有70%以上的初高中教师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乡镇以上的党政干部中,吉首大学的毕业生占了40%以上,州委委员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吉首大学,42 年来,学校还为湘西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了2 万多名各类建设人才,他们成为扶贫攻坚、治愚兴州的骨干和中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质学科的建立,学科建设办主任钟海平教授认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越来越清晰地昭示: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龙头”,高校发展的历史实质上就是新的学科不断涌现,并在高校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科社会化。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5 个,硕士点19 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1 大学科门类,省级重点专业8 个,省级重点学科3 个(民族文化、民族经济、应用生态)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的优秀人才,为湘西州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育发展和进步的两大支柱。教学为科研提供扎实的基础理论,而科研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搞活课堂教学。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换。这在国内外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一方面可以解决高校长期以来面临的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或者企业突破技术的瓶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剂良药。

    吉首大学校长游俊说:“清华、北大如果解决的是‘卫星上天’的问题,我们的学校就是为当地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学校瞄准了山区经济特点,由生物系石泽亮和科研组同志四年苦心研究而取得的科研成果猕猴桃“米良一号”的开发,带动当地猕猴桃种植面积达数万亩,已被国务院作为科技扶贫重点项目,在十四个省市引种推广。为解决鲜果不易保存的问题,学校与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猕猴桃果汁、果酱、果粉、果酒及果仁油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还有湘西州的另一支柱产业,也是州政府重点扶持的烟草业,吉首大学李国民教授经过10 余年潜心研究得到的成果“湘西晒红烟杂交选优”,自1992 年在山区推广后,为农民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十五”期间获得的440 项科研课题涵盖了湘西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3. 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智囊团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生产要素,高校是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的园地。在开展信息咨询,为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方面,19 世纪美国的赠地学院就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他们开展推广性服务和实地研究向农民们提供了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法律教师帮助起草新的商业法规;而经济学家则向州政府负责劳工和社会立法的官员提出建议。

    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经济落后,吉首大学一直致力于州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学校多次组织广大学生在寒暑假下到田间地头,亲自传授种植、嫁接和采摘技术;走进乡镇村学校和城镇街道机关,开展科技知识讲座,提供法律咨询;或普通居民家中义务家教、上文化扫盲课、劝说失学青少年复学、提供致富信息等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社会实践队近几年就开办扫盲班近300 个,受教对象近3 万人次,先后组织70 多个农村服务队计900 余人,开办科技文化培训站52 个,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站18 个,家电维修培训站15 个,法律咨询点27 个。学校图书馆也开展了信息扶贫活动,他们将库存图书精选出来扶持矮寨镇镇“农村万册图书馆”,还为该镇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咨询报告和技术信息和产销信息服务。

    4. 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建设总是与文化资源的挖掘息息相关,文化唱戏经济搭台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一招公认的战术。尤其是以旅游业著称的湘西自治州,理所当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高校的一大重任就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地方高校更是义不容辞,主动肩负起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任。

    吉首大学一直致力于“沈从文研究”,将沈从文置于湘西这一特殊地域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重点考察沈从文与湘西地域文化的关系,探讨楚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对沈从文影响的传承性,从而探索神秘湘西的地域文化特点,取得了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的成就。学校大力立足当地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研究,如刘一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湘鄂渝黔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田官平教授主持的国务院研究室立项课题“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及原国家教委课题“湘鄂渝黔四省边区民族聚居区商品经济和民族贸易”、游俊教授主持的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等150 余项国家级、省级社科研究课题,都从不同角度对湘西少数民族脱贫发展进行了建设性的研究。

    三、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发展趋势

    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起源于美国,早在19 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大学的人才优势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大学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之后这一理念便被广泛传播,展望未来,地方高校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学校成立社会服务专门机构,统筹规划经济服务工作

    根据美国高校在与企业长期合作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学校设立企业联络办公室,帮助教师与企业牵线搭桥,以便建立固定的、经常的联系渠道。吉首大学也不例外,以往的那种以一个人的影响力而偶然展开的合作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地方高校提出的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就需要高校配备专门的人才去为学校和政府、企业作联络人。

    2. 开展多层次多种方式更大范围的经济服务

    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无论是方式上、范围上都还有大有可为的空间。地方高校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和务实的态度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更大范围的校企的“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科技攻关”和“共建科技园区”的产学研一体化。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参与地方政府的短长期经济规划,探索当地的资源禀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

    四、结语

    为地方经济服务是地方高校的职责,这项职责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演绎得越来越丰富,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教育研究,2007,(7).
    [2]肖华茵.论江西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4).
    [3]李锦斌.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4]吕卓超.中国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4).
    [5]赵林.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大有可为[J].江苏高教,2007,(2).
    [6]李新荣.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特点及其实现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7,(3).
    [7]王晖.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定位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8]王婉芳.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用性高职技术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5,(10).
    [9]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10]李端生,熊文斌.吉首大学育人扶贫40载[J].民族团结,1998,(10).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