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也谈体育文化人

作者:龙世谱  来源:   时间:2013-11-08  点击:
     体育系系主任助理龙佩林副教授要我为《体育文化人》写一篇文章。第二天体育系彭成根同学给我送来三期有《体育文化人》专版的《吉首大学报》。我读了这些文章,感到都写得不错。我作为一个局外人,盛情难却,今天就滥竽充数,也来谈一谈“体育文化人”。
     先分别来考察一下“体育”与“文化”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体育是一种“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项运动来实现。”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是包括语言、文学、艺术等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体育文化人”这个理念是白晋湘教授提出来的,并且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谢琼桓司长的肯定。“体育文化人”既是对体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又是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体育文化人不是简单的“体育+文化”,而是二者的一种有机融合。体育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体育道德、健康的体魄、较好的心理素质。正如校党委书记马本立同志给《体育文化人》创刊号的题词:“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学识,纯洁的心灵”。简单地说,体育文化人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工作者。
     提倡把体育大学生作为“体育文化人”来培养,符合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符合培养与提高体育工作者业务素质、政治道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的素质教育目标;符合崇尚竞争,力求更快、更高、更强,不断向上,保护生态环境的奥林匹克精神;符合终生学习、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
     体育工作者怎样才能做一个“体育文化人”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下列四点:
     第一,学好专业课程。体育工作者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练能力。要做到“能示范、会传授、善组织”。体育专业的课程是不断发展的,要不断学习。
     第二,充分利用图书馆多读点书,读点好书。这样可以不断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学会上网检索自己所需资料的方法;不断培养与提高自己利用图书馆进行体育学习与体育科研的能力。
       第三,广交各界朋友。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自己。
       第四,终生学习,终生受教育。现在提倡“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体育教育与体育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越来越科学;运用多媒体、网络化等高科技越来越频繁;体育器材与运动场馆越来越先进;体育裁判、体育服务与交流也越来越要求懂外语;体育比赛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体育科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科研的设备也越来越高级;体育产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工作者不终生学习,不终生受教育,就会落伍。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从中,我们领悟到:体育文化人是体质健康、意志坚强、精神向上的人;体育文化人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文化人是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的人;体育文化人是给人带来欢乐、有着良好形象、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人. (本文作者系我校图书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阿龙     

[1]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