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真心、真情、真功与真效——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作者:张小林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7-10-18  点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高等学校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学评估是其中的重要抓手。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近年来积极以2017年10月份的教育部审核评估为契机,根据审核评估的精神和要求推进学院的内涵式发展,引导自身建立自律机制,不断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在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1、“真心”论证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从人才培养过程考察,不管是提高教育质量,还是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首先将其具体化为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整体推进,逐级落实,方有真正的保障。这就要求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首当其冲地体现在对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上。近年学院为了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开展了广泛的座谈、考察与研讨工作,包括兄弟院校、基础体育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各类体育教育机构、以往毕业校友等进行了广泛的征求意见和调研,从而为再次完善办学定位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尤其是对之前将学科定位习惯性理解为学院办学定位的观念进行了更正,经过反复研讨后将之前的“立足武陵山区”“面向中西部地区”修改为“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将办学类型确定为“教学研究型学院”,并对“做体育文化人”的办学理念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归纳。随后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拓展,其中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不再局限于师范生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则强化了师范能力的培养,拓展了《健康教育学》《户外运动》《跳绳》等新兴课程。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教学质量标准压缩了总学分和总课时,补充了创新创业和师范技能实践的培养,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更加吻合新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2、“真情”解决教学中的师生诉求,提升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

 

  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的、显性或隐性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教师和教学资源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包括体育场馆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行政用房、教师发展等,这些指标是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学院近年来秉承“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和学院发展服务”的思路,在“人、财、物”等资源投入上优先保障教学。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学生信息员制度和各种教学研讨活动,构建了畅通的师生反馈沟通渠道,“真情”解决师生的一线诉求。如在充分调研和征询师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学院在投入上有“三个加大”,首先是明显加大了对一线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其次是加大了对专业学科竞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投入力度;第三是加大了对场馆教学设施的改善力度。尤其是在体育场馆有限的情况下想办法提潜增效,增补体育场馆信息化教学设施,中财资金优先投入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一线教学和科研设施。

 

  3、“真功”优化教学运行体系,强化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调节等若干部分组成,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学院依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质量标准和体育行业相关标准,不断完善学院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如先后修订完善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体育科学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制定了《体育科学学院“十三五”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规划》《体育科学学院本科学位论文质量标准》《体育科学学院教学督导管理办法》《体育科学学院课程教学考核实施办法》等,从政策导向、队伍建设、教学建设、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等方面,力求突出体现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院采集和建立了自身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教学状态数据对教学工作的常态监控作用,并结合自评工作,按年度形成并纳入学校发布的教学质量报告。学院通过自我确立标准、自我评估、督导检查、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控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调节、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真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服务工作的质量,归根到底表现为学生学习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以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否得以提升。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赞誉与满意度,是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内在标准。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尺度。近年来学院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结构基础上,不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如建立了完整的学业帮扶和预警体系,和用人单位建立了吉首大学师范类专业首个协同育人基地,在体育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建设了体育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学院尝试建立对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机制,定期了解体育人才需求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反映,并根据反馈信息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法等不断进行调整及优化。

 

  5、以评促建出实效,人才培养改革和质量提升呈佳绩

 

  近年来学院秉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内涵”的指导方针,在“做体育文化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在教学科研方面,学院目前承担与完成的国家级课题达30余项,在全国综合性高校体育院系中排在前列。曾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方面,曾获国家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连续4届获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获全国民族健身操大赛二等奖1项,2017年获全国大学生散打锦标赛冠军1项;2017年获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冠军14项, 2017获全国“互联网+”竞赛铜奖1项,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二等奖1项。鉴于学院的办学成就,国内相关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如《中国教育报》在2017年1月头版刊发了《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培养特色体育人才——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纪实》,光明日报在2017年9月刊发文章——《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立足地方放眼全国突出特色争创一流》,对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成就进行了报道,在国内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当然,时代环境和社会人才需求在不断变化,学院的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但相信学院会利用此次“审核评估”的契机,积极建立起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在未来的发展中为民族地区体育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张小林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