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探析

作者:第四党总支 刘炼  来源:   时间:2018-07-11  点击:

 

  摘要:中国的和平崛起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一个美好愿景。在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人类奉献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于:将哲学统一观与中国“和”文化的智慧融合,推动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多维创新全球化话语体系、为推进探索宇宙提供合作开发战略。

 

  关键词: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贡献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智者,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等,但是缺少为世界的发展指明方向、引导人类共同走向文明的战略家。面对全球化的洪流,人类社会进入真正的世界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人们如果还是只顾眼下的各地区或各国之间的利益纠纷,就将永远跳不出以前人类发展的“小家”思维。当今的世界发展需要像马克思一样的伟大思想家,划时代的去引领世界各国、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尤其面对全球信息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互动更加紧密,原有的大世界变成了比邻而居的“地球村”,信息共享在飞速发展,随之出现共享经济、共享科技、共享文化等新景象。人类处在一个从来没有过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一个世界性的政府领袖引导人类正确向前。然而,美国作为称霸世界多年的大国和强国,纵观现在美国新政府组建以来的所作所为,“唯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行径,让各国的人民深感失望。如果说,以前的美国处处显示“以我唯大”或者“以我独尊”的强势作为,那么,今天的美国却是以我优先,有利必争的大国“小人”。这样的强国只强自己的发展思路,缺少为全人类谋发展的胆略,更谈不上什么号召力。对此,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中国向世界人民奉献出“中国方案”的智慧结晶。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国际发展新理念,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然为世界人们带来了一场及时雨。2013年3月,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时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在演讲中主张“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习近平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提出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3]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正式写入联合国决议,表明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明确“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发展方向。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站在这个角度上看到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在努力引导中国人民践行这一思想理念,正在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5个方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一是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从南海问题到朝鲜半岛问题,从印度边境对峙到莫迪总统近期三次访华,还有中国首次在杭州举办G20峰会,也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奥朗德、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等纷纷称赞中国方案,表示国际社会应采取集体行动应对挑战。

 

  二是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提出:“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4]他不仅为上合组织深化合作提供了思想引领,也给世界带来深刻启迪。

 

  三是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把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致辞中提出,亚投行要“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5]现在亚投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面对基础设施领域广阔合作前景,亚投行必将乘风破浪,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大活力。这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顺应了全球利益相互交融的趋势,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走向共同、协调、均衡和普惠发展维护了世界的社会公正。

 

  四是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语言铺路。中国以孔子学院为先锋,用中国语言架起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加深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相互了解,将优秀中国文化精华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分享。截至2017年底,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为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在汉语教学、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增进中国与相关国家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6]

 

  五是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近些年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在全国关闭淘汰污染企业,宁可少挣钱,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这是以习近平为领导的中国人民,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证明。这是中国正确对待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一)将哲学统一观与中国“和”文化的智慧融合

 

  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哲学统一观的实践结晶,也是中国“和”文化在新世纪的升华,他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了一场开拓性的融合创新。统一论的世界观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都是统一的,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宇宙大同一的条件下运行的。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完整统一体”。[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优秀的“和”文化去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努力建设一个“和平、和合、和谐”的大同世界。当今时代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形成,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开了一幅生动、繁荣的画卷,为人类未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8]

 

  (二)推动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战略思路,其对应的即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其思想在现阶段世界变化中的适应性发展成果。马克思在关于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逻辑中有详细的论述,即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人的自由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规律所表现的三种形态:前资本主义共同体—自然的共同体、资本主义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和共产主义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战略思路,作为这个思想的提出方,中国必定会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领航人。这就有别于美国的特朗普政府,其上任以来,单边主义思想盛行,其不断的退出各类世界性组织即是背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个人的眼界决定发展思路,政府领导人的眼界决定一届政府能否在时代变化中最快最好的适应变化,以获得国家利益。在当今历史发展时期,世界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共同担责,共尽义务,去维护这个地球村面临的诸多问题。譬如近年来争议不断的海洋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上,部分国家不顾国际组织的声明谴责仍旧恶意捕捞,其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当国际性的问题出现时,不可能仅靠一些弱小的“正义”国家来维护与解决,这显然无能为力的,基于此就需要各国抱团解决这些问题。现有世界成立的国际组织有很多,然而,面对强国的恶意挑战,一些小国也只能对不利于全球化的事情视而听之,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共同体,即使意识到,有的因为外交弱说话没有人听从。对世界各国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全球性的战略发展思想指导的布局。团结合作,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三)多维创新全球化话语体系

 

  在旧有的全球化话语体系中,广大发展中国家虽然是处于世界政治格局的边缘地带,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多数采取认可接受的态度,而多数发达国家却因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迥异,对其采取置之不理甚至反对的态度。这样的整体态势,对于全球化产生了巨大的阻碍甚至倒退作用,而要想全面推进则必须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维角度来创新全球化话语体系。

 

  对于世界人民来说,不论强国或是弱国,不分富人或是穷人,如同共乘一只大船上,若将地球看作一个共同体,面对发展和困境,需要相互搀扶,而不是欺软怕硬,相互压榨与剥削。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人类是这样,对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也是如此。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才能克服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全球人权治理改革。当前一些地区贫困、战乱、冲突和社会动荡等问题不仅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而且给国际社会人权保障领域带来严峻的考验。一些国家以人权之名干涉他国内政、人权的政治化倾向以及人权的双重标准仍然十分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全球人权治理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好的选择。

 

  (四)为推进探索宇宙提供合作开发战略。

 

  人类未来最大的危机是承载人类的地球问题。站在整个宇宙中,人类是太空世界孤独生存者。在太空俯瞰人类地球家园,完全看不到国界的。迄今为止,人类也没有在外星球上找到与人类可以做伴的同类。而在这个星球上,人类要面对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而人类除了面对各国与各国进行的核危机,而且还要面对未来不可预测的宇宙自然灾害。有许多灾难单靠一个国家难以解决,人类未来出路在哪里?人类应该怎么办?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为人类发展指明了方向。世界人民只有集中智慧,抱团发力,才会破解面临的问题。因此,中国对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一直持开放态度,先后与欧洲航天局、俄罗斯、巴西、法国等国家及国际组织建立了航天合作机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大纲。对耗资巨大、周期漫长的各种空间活动而言,充分的国际合作,将有效降低其难度和门槛,最大程度地提升效率和效益。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每一颗导航、遥感和通信卫星,理论上都能够为其所飞经的国家提供服务。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为世界各国人民因为共享合作,省下一笔重复研究巨大投资和科技共享的中国红利。

 

  四、结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意义深远。坚持对话协商,持久和平;坚持共建共享,普遍安全;坚持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绿色低碳,清洁美丽。这是中国人向世界人发出的呼唤,也是世界全人类所期望的。中国已经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之中,研究与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的金钥匙。诚然,对于世界各国来说,只有破除冷战思维,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才能走出争权夺利甚至兵戎相见的恶性竞争,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各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精华的中国智慧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少华. 习近平对世界如是说[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1-23(08).

  [2]吴绮敏,陈伟光,杜尚泽. 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N]. 人民日报 ,2015-03-29(01).

  [3]霍小光,李忠发,骆珺.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N]. 新华每日电讯,2017-01-20(01).

  [4]冯升. 上合组织因“合”而兴[N].解放军报,2018-06-23(4).

  [5]富景筠.亚投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N].中国青年报,2016-01-25(02).

  [6]钟英华. 新知新觉:孔子学院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 人民日报 ,2018-06-22(07).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8.

  [8]李景源,周丹.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阐释[N]. 光明日报,2017-08-28( 11).

 

  (本文获吉首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主题征文比赛教师组特等奖)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