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破车不倒只管推倾洒热血育桃李

作者:许元卉  来源:   时间:2006-12-20  点击:
    校友简介:唐生谋,男,桑植县人,我校外国语学院77级校友,中学特级教师。唐生谋校友自毕业后长期扎根在基层,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深受学生的爱戴,为湘西的中等基础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曾获 “县民族团结模范”、“县拔尖人才”、“湖南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园丁奖”等二十多项荣誉,被县政府记功三次。他的名字被录入《湖南教育学院名人录》和《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现任湖南省教育学会会员,张家界市外语学会理事。

    1976年12月的一天,在张家界桑植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年轻的老师带领着一群中学生参加劳动锻炼。突然间,一个高度近1.8米的土坎松动了一下,当时还有两名学生正弯着腰在土坎下面的坑里挖土,年轻的老师见状,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奋力把两名学生推上来,学生安全了,然而,土坎塌方了,年轻的老师还没来得及跨出土坑,便一腿跪倒在地,被土块完全埋在土里……
第二年的冬天,这位大难未死的年轻教师参加了我国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招生考试,被录取到了吉首大学外语系学习。他就是现在桑植一中特级教师,我校77级校友唐生谋。

                                献身家乡教育,只因少时的梦
    “老、少、边、山、穷”是唐生谋家乡的特点,家乡的贫穷、落后、闭塞、愚昧自然殃及了年少的他。因为家里穷,饿肚子是家常便饭,上中学时,他每周的口粮就只有一升玉米,每一顿还得计划着吃,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身边的其他同学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人都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步行十多里山路去上学。当时教学条件也很差,教室就是一间破木屋,几个年级挤在一起上课,往往是一个老师上完语文又上数学,教完一年级又教二年级。很多老师不堪重负都纷纷跑到城里去了。那时,他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当一名人民教师,为学生扫除求学路上的障碍,让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材,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做一份贡献。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唐生谋高中毕业后在家乡任教,因为是高中一毕业就教高中毕业班,所以在他的学生中年龄最大的比他还大两岁,不少学生都个子比他高,但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在他的课堂上闹事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唐老师太不容易了!那时在桑植县芙蓉桥中学任教的他同时也为一所距芙蓉桥15华里的乡村中学免费上课。每天不论风吹日晒雨淋,他都坚持上午在芙蓉桥上完课,午饭后又迅速跑步到乡下学校赶上下午的课,每天上完课回来,都累得筋疲力尽,更糟的是常常赶不上芙蓉桥中学晚餐的时间,不知饿过多少次肚子,一个男子汉,最瘦的时候竟然只有八十来斤。尽管如此,一年多时间里,他从没误过课,也从未收过分文报酬。在桑植一中任教期间,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一批专业生免费上课,每天忙得团团转还不亦乐乎。一个学生评价说:“唐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无私地为学生奉献而不图回报的人。”
    大学毕业那年,唐生谋被分到桑植一中实习,因为他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幽默轻松的教学风格,短短的一个月里,从学校领导到学生都喜欢上了这位年轻精干的老师。当时县里的英语教师奇缺,县领导和学校领导都恳请他毕业后回家乡工作。因此,当州民族中学提出要他时,他只留下了一句“家乡更需要我”,便毅然回到了贫困的家乡,在桑植一中一干就是近三十年。
    上个世纪90年代,湘西自治州教师进修学院多次调他去任教,2000年,浙江宁波的一所高校也要请他去,并开出了十万年薪加一百平米以上的住房一套,以及保小孩进重点——三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但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他的理由令人费解,但又让人肃然起敬——“教育是我的生命,基础教育更是我生命的全部,我要把我的一生献给家乡的基础教育事业”。

                              教学——衣带渐宽终不悔
    “……我的英文老师唐生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士,多年来,他受着病痛的困扰,但他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业务水平把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送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上面一段文字是笔者从桑植一中2002年10月4日的校报上面摘录下来的一篇学生作文里的话语。简短朴实的字句高度概括了唐老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学生对老师无比的尊重。的确,他就像一名战士,始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三十多年如一日,每天早上5点半就提前赶到学校,到晚上11点半才回家,风里来雨里去,无怨亦无悔。
    “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 唐生谋先后在贺龙中学、芙蓉桥中学、桑植一中等多所学校任教。但凡是他工作过的地方,领导老师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工作服从安排,勇挑重担,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
他在芙蓉桥工作时,周课时量曾多达28节,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及团支部书记等工作。1980年在一中工作以来,他大多担任高三教学工作,送走了近20届高中毕业生,而每一届他几乎都担任三个班的英语教学以及全校英语专业学生培训的任务。1993年,他竟同时担任四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有时一天的课上下来,喉咙肿了,连话都说不出来,后来他只好一直带着扩音器上课。他一次又一次地批改作业,直改得头晕目眩,有几次竟累倒在办公桌上。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提高专业生的学习成绩,他常常废寝忘食地对他们进行逐个辅导。人们常说当老师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周末和寒暑假,可是唐老师自从工作以来就从没有过假期。星期六晚上,一辅导就是三四个小时。寒暑假期间来家里找他的学生也是数不胜数。有时半夜还有学生打电话问问题,他都不厌其烦,一一解答,直至学生满意。爱人说他是一台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他却说只要机器不出故障,我就要永不停息地运转。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休息饮食没有规律,使他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病:胃炎、胆囊炎、喉炎、肝炎,加上腿上的旧伤,常常折磨着他,但他从未因此影响教学,“破车不倒只管推”。1981年4月,他腿上不知怎么长了个浓疮,动弹不得,上厕所也很困难。医生说这种疮很危险,治得不好就要锯腿。当时他正在担任着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一百多双期盼的眼睛,权衡良久,这时,校领导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提出找个老师帮他代几天课,加上医生几次向他亮黄牌,他这才肯去医院检查了一下,之后又坚持要回校一边上课一边治疗。学校领导没办法,只好答应说让他搬把椅子坐到教室后面监督一下学生就行了。可是他却说既然进了教室我就得上课,而且还要站着上,于是,他便叫学生在上课时给他架两条板凳,支撑着他站着上课。这一举动,令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1989年11月,他旧病复发加上重感冒,一连5天吃不下饭,领导同事都劝他休息,而他却拖着疲乏的身子坚持上课,终于在周六第二节课时,由于低血糖晕倒在讲台上。第二天出乎学生们的意料,他迈着沉重的步子又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接着便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不少同学还偷偷地抹眼泪。难怪桑植一中向贤良校长在谈及他时说了一句:“他应该是吉大的骄傲,更是我们学校的功臣。”

                             育人——为伊消得人憔悴
     对教书育人,唐生谋很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是对于那些品行或学习差的后进生的转化更是拿手。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不歧视后进生,鼓励后进生的转化是他一贯的指导思想和做法。他常与后进生推心置腹地长谈,给他们打气,耐心细致地辅导他们,当面给他们批改并讲解作业,及时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1987年,他所带的班上有个名叫何绍群的同学由于英语基础差,对英语产生了抵触心理,想放弃该科学习,甚至连英语书都给扔了,发誓不再跟英语打交道。当唐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和他多次谈话,慢慢地解开他思想上的包袱,激发他学习的兴趣,终于使他不再回避英语,最后竟爱上了英语。最终,他在高考时 英语获得了81分(百分制)的好成绩,顺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
    在唐生谋任班主任期间,还有一个叫王贞旺的同学,是学校公认的老大难,纪律没有一条不犯,学习没有一科专心,成绩没有一门及格。提起他,老师没有一个不头痛的,都认为他无药可救,可唐老师就不信,他与贞旺多次促膝谈心,才了解到他之所以这样是来自家庭的原因。于是,唐老师便到他家去家访,看到他贫困的家境后,唐老师又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还给他垫付了未交完的学费,并经常给他添置学习用品,贞旺十分感动,决心浪子回头,发现了他的转变后,唐老师又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并抽空给他补课,结果贞旺的成绩很快就有了起色,还被选为班干部。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要知道,学生的每一级进步的台阶都是唐老师用心血和汗水垒成的啊!

                          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给学生灌一瓢,教师必须有一桶。业余时间,唐老师一直坚持不断地给自己学习充电,1977年恢复高考,唐生谋积极准备高考,最终,虽然专业成绩优异,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报考的学校录取。这难免让当时雄心壮志的他感到有些沮丧,可就在高考落榜时,时任吉首大学外语系主任田国甲看上了他,于是主动找他谈话,将他的档案调过来,录取了他。这样,便有了唐生谋与吉首大学的一段不解之缘。时至今日,谈起当年进吉大的情景,唐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没有田国甲老师,我就进不了吉大;没有吉大,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吉大求学的日子里,唐生谋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宝贵机会,发奋地学习。每天早上天没亮就在路灯下晨读,天亮之后就开始自学新的知识。在大学的三年里,他一直担任着学校团总支副书记,和班上的团支书多个职务,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
    学习的路途是没有止境的,到八十年代的时候,唐生谋就已经自学了法语、日语和世界语。“活到老,学到老”是他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补充新的能量,保证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不僵死老化,才能更好地培养、教育自己的学生。
    近四十年来,他先后教过百余个班级,有弟子5000多人,为重点高校输送了800多名学生,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仅1994年,就向北大清华输送了3名学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先后送走了近20届毕业生,他任课的班级英语平均分4次超省平线,年年都是全县第一。所教的学生如谢慧、李霞、卢涛等均获当年全市第一。1994年他一手栽培的学生卢涛考入了北京大学外语系,填补了张家界市这一项的空白。现在已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的卢涛逢年过节都不忘给恩师打电话、写信。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就看到了卢涛刚到北大时写给恩师的一封信:“……唐老师,您得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您对自己的学生是关心得够多的了,可却总是不照顾自己。能遇上唐老师是我三生有幸,没有您,我可能就会像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和您在一起,我感到无拘无束,就像是和自己的知心朋友在一块似的,这感觉真让人难忘……”笔者以为,作为一名教师来说,个人获得了多少金奖银奖都比不上学生和家长的夸奖,金杯银杯比不上大家的口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我所有的学生中有百分之一的人恨我,我就是不成功的。”而唐生谋就是这样一位既有金奖银杯又有好口碑的老师。他多次被评为校“四最”老师(课上得最好,课堂要求最严,辅导学生最耐心,最受授课学生欢迎)。在他的办公桌上常常会有一些学生悄悄送来的,如麦片、奶粉等营养品。他生病了,学生们都是想方设法帮他寻医问药。1993年,他所带的108、109班全体同学自发组织给他买了一条505神功元气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唐老师不仅对自己的学生鞠躬尽瘁,还积极为学校培养师资队伍,自1980年分配到桑植一中以来,他先后辅导了一批青年外语教师,帮助他们逐步成长起来,使得本校英语学科成为全校的强项。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还一直坚持专业研究,笔耕不辍,写了不少优秀论文,其中《英译汉中肯定与否定的关系》被《湖南教育学院学报》刊登,《谈谈enough的位置》刊在《英语自学》上。此外,他还与其他老师一起合作编写了《基础英语自学指导》、《高中英语阅读训练》等教学辅导材料。
    他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个人先后被评为“县民族团结模范”,“县拔尖人才”,“湖南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园丁奖”等二十多项荣誉,被县政府三次记功,两次工资浮动奖励,他的名字被录入《湖南教育学院名人录》和《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现任湖南省教育学会会员,张家界市外语学会理事。
    这么受欢迎的老师为什么没去做领导呢?笔者不禁发问。“我去做领导的话,只会是多了一个平庸的领导,而少了一个好老师。” 他如是说。

                           家人——心灵深处的疼痛
    提到家人,唐老师一脸的愧疚,因为长年忙于教学,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学生身上,无暇顾及家人。“自古忠孝难两全,自古公私难兼顾”,在公与私,忠与孝之间,他选择的是公与忠。和爱人结婚时,原订于1981年元旦的婚期,但为了尽量少耽误教学,便于1980年12月27日提前举行了婚礼,28日就返校开始工作——尽管学校批准了他半个月假。直至学期结束,才回家与新婚的妻子相聚。1988年,母亲因病去世,周四接到家里的电报。当时高考临近,为不影响教学,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坚持上完了两天的课程,把事情安排妥当后,才在周末回到乡下的老家。到家时,母亲去世已经整整五天了。谈到这里,唐老师低下了头,一阵沉默,也许是在企求母亲在天之灵能安息并能原谅自己。对于两个女儿,他也非常自责,姐妹俩从小就是靠自己的努力成长的。大女儿一年级时,有一天早上,哭闹着要爸爸送她去上学,当时距上早自习时间只有十来分钟时间,而送女儿去学校也只要几分钟时间,但这会要让他迟到几分钟,想到那么多学生在等着自己,他心一横,一脚踢开哭闹的女儿,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还是附近一个好心的工人看见了,把女儿抱起来送到了学校去的。
    对小女儿亦是如此,小女儿上初中时,他也在那所中学任教,虽然在同一所学校,但也只有周末回家的路上,父女俩才能交谈一下,有一段时间,两个女儿都觉得爸爸太偏心了,一天到晚把别人的孩子当宝似的捧着,却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这些,他心里也清楚。有一年,他班上有个学生调皮捣蛋,屡教不改,当时大女儿也在那个班上 ,他当着全班同学说:“我关心所有的学生,唯一对不住的就是我自己的女儿,因为她未能享受到和班上同学一样的关爱……”从那以后,那个调皮的学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女儿也慢慢理解了父亲的所作所为,不再怨恨他了。
    值得庆幸的是,唐老师有一个幸福的家,贤淑的妻子,两个聪明的女儿,大女儿如今也是桑植一中的一名英语教师,小女儿还在湘潭大学读书。让笔者大为惊叹的是唐老师一家称得是“吉大人之家”,一家四口有三个是吉大毕业的,而大女婿也是吉大人。笔者此次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到唐老师的爱人陈老师——一位同样受人爱戴的老师,一个一直默默支持丈夫工作的妻子。唐老师请笔者到酒店吃完饭后,又给爱人带了一份菜回去,看得出,夫妻俩很恩爱。笔者衷心祝福他一家幸福美满。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